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谁是中美贸易停战的最大赢家

谁是中美贸易停战的最大赢家

6

2

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中美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两国停止贸易战,一颗在两国人民心中悬了2个月的大石头终于平稳落下。当地时间5月19日,正在对美国进行访问的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而且,中美双方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然而,刘鹤也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两国的经贸关系,他表示,解决两国经贸关系多年来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时间,面对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新曲折新矛盾,我们要冷静看待,坚持对话,妥善处理。

两国约定减少美对华货物顺差

在业界看来,本次中美发布的联合声明,不仅仅是一份“停战协议”,更开启了两国的合作新周期。

根据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就在本月初,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顺差结束了去年11月以来的连续收窄,出现明显反弹。不过,随后在商务部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希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能够惠及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更能惠及全球经济和世界各国人民。

对于具体行业和领域,声明提出,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

“中美双方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也有利于美方削减贸易赤字,是双赢的选择。”刘鹤强调,而双方继续加强相互投资和深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球经济贸易的稳定繁荣。

在提及更长远的合作思路时,声明表示,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不过,刘鹤也直言,中国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具有高度竞争性,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获得份额,出口国必须要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让中国人民愿意买,“中国不仅愿意从美国买,也将从全世界买。中国将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世界各国参加。”

农业能源的“互惠承诺”

内容短短六条的中美联合声明虽然没有列明双方的具体交易内容和金额,也在不少领域设定了一些“留白”以供下一步具体商讨,但对于两国甚至全球产业链中的相关行业来说,声明中提到的中美合作新方向,已经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2020年,我国的人均GD预期将突破10000美元。近些年,海淘、代购等消费模式大行其道,反映出中国人对消费品的多样化需求。比如,美国的橙子、大豆、开心果、红酒、牛肉等,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给美国农民带来了巨大收益。因此,在本轮中美摩擦不断升温之时,农业也令人不意外地成为了“首当其冲”的产业代表。此前,为应对美国所“301调查”结果以及对华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商务部曾宣布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损失,涉及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猪肉及制品等众多农产品。

而本次,联合声明明确将农产品列入了中国将“有意义”增加自美国进口产品清单中。有专家分析称,如果农产品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牺牲品,中国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必然会出现缺口,导致进口和生产成本提高;而对于美国农民而言,则直接威胁到生计。美国大豆协会主席黑斯多尔夫透露,过去五年,美国农作物价格下跌40%,农民收入减少了50%,如果进口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就会进一步伤害农民和乡村社区。

其实,就在5月18日,中国商务部曾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于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商务部的理由十分充分:“经调查,调查机关发现近期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下降,许多养殖户生计面临困难,在此情况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不符合公共利益。”

与此同时,联合声明中明确,美国将“有意义”增加对华出口的还有能源。能源被誉为“经济的血脉”。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近14亿人口的能源消费需求,使得中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年产量分别为2亿吨和1383.9亿立方米,但年消费量却高达5.8亿吨和2103.4亿立方米,而这也令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去年底,一场席卷中国许多省份的天然气供应短缺问题让人们直管地体会到,中国确实需要扩大清洁能源的进口规模。

实际上,借助自然资源禀赋和“页岩气”革命,美国目前已迅速从世界能源进口大国,变身为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大国,成为了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之一,在价格优势有着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比如美国的汽油价远远低于中国。在专家看来,对中国而言,增加从美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形成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和能源结构,确保我国能使用上更充足的清洁能源,无疑是双赢的结局。

下一步磋商瞄准制造业+服贸

根据联合声明,除了农业和能源之外,制造业、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中美的贸易磋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来说,与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相比,对于制造业和服务贸易,中美就增加这两个领域的贸易仅仅是“达成共识”。这意味着,双方会采取一些相关行动,但更多具体的细节,可能还需要下一步的谈判。

“制成品是中国的强项,服务贸易是美国的优势。”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中美这两方面的合作继续扩大,中美贸易总额还将所有增加。

有统计数据显示,除农产品外,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仪器(30%,主要是资本品)、运输设备(20%)、化工产品(10%)、塑料及橡胶制品(5%)等。

以汽车行业为例,单就整车行业而言,去年中国已连续第六年蝉联通用汽车的全球最大市场,美系车中的福特、特斯拉等也一直试图在中国汽车市场取得更多市场份额。资料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以车轮和轮胎生产为主,其中25%左右都出口到美国,而美国的进口零部件占比为7%,主要为传动系统、车身附件以及发动机零件等,如果贸易战继续深入,对汽车零件行业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中国是汽车大国,这些年也正向汽车强国发展,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包括一小部分整车和大部分轮胎等低端汽车零配件;自美国进口的主要是中高端整车和高端汽车零配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介绍。

此外,在这2个月的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一直是中美争端的焦点。4月中旬,美国商务部称,美国企业被禁在未来七年内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更让中国的知识产权危机一度上升到新高度,人们也愈发看到中国在芯片、元器件等核心领域仍然相对弱势的现实。

根据联合声明,双方在磋商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承诺将修订《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合乎双方利益和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人民日报给出了这一的评价。事实上,随着中国科技实力上升、本土创新的崛起,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声明所提相关内容与我国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据统计,2017 年,中国企业申请注册国际专利为 48882 项,升至全球第二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 100 万件,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身份已转变为技术提供者、知识产权权利人。

其实,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明确表示,中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

也正是源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我国还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习近平表示,通过重组,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8/0520/2421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