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周刊文化潘家园 贺海莹:做玉如做人要精益求精

贺海莹:做玉如做人要精益求精

C2018-11-02潘家园周刊4版01s001

C2018-11-02潘家园周刊4版01s002

随着消费者对玉石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经营玉石的商户也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未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商户不得不选择转行。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内有一家名为九德阗玉的店铺,它的店主贺海莹自2004年来到潘家园起就只经营和田玉籽料,即便是面对已经进入价格稳定期的玉石市场,贺海莹也从未忘记自己经营高端和田籽料的初心,她表示,“做生意就应该把一行做到极致,如果经营的品类太多,难免会顾此知彼”。

“这块是山料,这块是籽料,山料是由于地壳运动时把山上的矿石击碎,后又经过风化和冰雪搬运到了山脚下而形成的,籽料则是山料经河流搬运、被水冲刷筛选后以单块的形式在河床中堆积而成。”当北京商报记者走进这家名为九德阗玉的店铺时,贺海莹正在耐心为进店咨询的顾客解答山料与籽料的区别,一边讲还一边拿出山料和籽料让消费者仔细观察两者的不同:“你看这块籽料,能在表皮上看到自然风化形成的表皮,但山料却无皮,再加之籽料要比山料稀有很多,所以价格也更为昂贵。”贺海莹说道。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贺海莹老家在有着“玉雕之乡”美誉的河南南阳,上世纪80年代末,贺海莹毕业后进入当地的玉器厂工作,正是因为玉器厂的工作经历,才使贺海莹决定经营玉石生意。作为大型玉石集散地的河南南阳,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的消费者来此进货,为了顺应当地的消费趋势,贺海莹决定从玉石批发做起。于是,她和先生两人用仅有的1万元开始了自己的玉石生意。

在老家经营了11年后,贺海莹的身边兴起了一股“进京”的热潮,不少商户都选择到北京拓宽市场和客户资源。这让贺海莹也颇为心动,她说,“一方面我希望能够为自己的玉石生意打开更广阔的销路,另一方面也希望子女能够在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这样,2004年,贺海莹夫妇带着十几年来攒下的积蓄从河南来到北京潘家园。“因为潘家园市场在北京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我在老家时就已经对潘家园的名气有所耳闻,因此没有考虑过其他的文玩市场,到北京后就直奔潘家园开了这家店铺。”贺海莹说道。

到了北京后的贺海莹深知,北京的消费市场虽然广阔,但同样意味着竞争也更加激烈,她在老家时所经营的批发型玉石显然无法满足北京市场的需求。由于翡翠和和田玉都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商品,贺海莹知道自己只能在其中择一做精。贺海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觉得做生意就像做人一样,应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因此我放弃了经营翡翠以及韩料、俄料等,专攻和田玉籽料,希望能做到精益求精”。

与大多数直接购买成品进货的商家不同的是,贺海莹一直选择带点“赌石”意味的方式进货,每次进货贺海莹都是从新疆开采源头的当地人手中购买原石,这也使得她对自己的玉石非常自信。贺海莹表示,每一块都是通过原石开出的,随后再找苏州、上海、北京等地的玉雕大师进行加工,没有任何一个步骤假手于人,所以绝对保真。在销售的过程中,无论是籽料还是山料都会向消费者仔细说明,从不存在用山料冒充籽料的情况。但这种“赌石”进货的方式在让贺海莹对自己玉石品质放心的同时,也令她时常“或喜或悲”。

2011年,贺海莹和苏州一位大师以18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块原石,但由于贺海莹的家中有事,这块原石一直未开,之后几年过去后,玉石行情开始回落,贺海莹的这块玉石也无法再卖出牛市时的高价。她表示,“有时候就是这样,从表皮上看质地特别好的原石可能开出后并不好,像这样开出非常好的玉石也由于时机不对而无法卖出高价”。

面对处于调整期的玉石市场和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少商户都转至互联网经营廉价玉石,也有商户选择回乡转行,面对未来的何去何从,贺海莹几乎没有犹豫地说道,“肯定会坚持下去的,如果有空闲的资金也会继续购买原石,随着玉石资源的日益稀缺,相信高端玉石的价格一定会继续上扬”。

北京商报记者  宗泳杉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8/1101/2721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