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周刊产经教育 “课后三点半”落地遇难题

“课后三点半”落地遇难题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在开展课后三点半托管班后,有老师反映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内容增多的现象。北京从9月起提供三点半后全覆盖的课后服务,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如今已有月余,在询问了多名家长和老师后,发现在政策落实中存在多方意见,问题逐渐显现。

托管服务过于单一

据悉,9月起北京的课后托管服务扩大到每周5天,每天2小时。以自愿为原则,提供免费服务。内容以体育、艺术、美育为主,老师可以答疑,但不允许集体上课。

“我们孩子的托管形式就是老师看着写作业,但班级里那么多孩子,老师估计督促不过来”,一位身处丰台区的小学孩子妈妈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学校提供的托管服务活动过于单一。

根据政策,北京市要求课后托管的内容与形式为“开展课外活动+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而就目前来看,不少学校仅能提供托管。而且托管质量也在打折扣,据一位看班老师反映,自律性差的孩子就是不停说话,作业根本完不成。

不仅如此,某些“一刀切”的政策也动摇了家长的托管意愿。“学校给了调研问卷问询托管意见,本来我们可以选择一周比如三天托管,两天出去上课外英语班,但现在为了统一管理,要求全都上托管,这与我们想的课后托管服务有出入。”海淀区的一位家长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

另据了解,家长们对于托管服务存在认知偏差,家长希望的托管是有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督促学习,最好来点“小灶”。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觉得既然有老师看管,便可以晚接一会儿孩子,甚至6点后再接,与课后托管开展的初衷背离。

师资精力明显不足

走访中,发现除了少数小学与高校及社会资源携手,更多的还是学校老师在支撑托管班。尽管《意见》提出可以通过引入社会优质民办机构资源作为补充,也可发挥公益组织的力量,将志愿者等分配到各个学校去辅导学生,但由于实施过程仓促,也存在不少问题。

“原本就已经是每天早晨7点到校,下午要延到5点半之后,每天工作近11个小时,这期间一方面教导学生,另一方面还有其他校园活动和大量教研教学内容需要跟进,晚上偶尔还工作,对我们老师来说,真的太累了。”丰台区一小学班主任说道,家长们希望课后托管的样式多样化,附加值更高一些,然而就学校目前的师资和储备情况,老师们也是有心无力。

据悉,目前部分北京市的中小学校实行轮班制,每个老师都会承担看管托管班的任务。“这间接增加了老师的额外工作量,下班时间被一拖再拖,私人时间被压缩,无法照顾家庭和孩子。”一位小学班主任表示。

不仅在时间上老师有怨言,在报酬上也有各自看法。《意见》规定会有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补贴,但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区县的看班老师说法:“每带一次托管班的补贴是50-100元,相对老师的付出来说未免不成正比。”北京商报记者也询问了为何不尽快引入第三方资源来丰富托管班形态,该老师表示:“一是政策出台到落地时间仓促,二是对于第三方的筛选和监管没有明确标准,而且就算有第三方介入,相应报酬归属第三方,学校老师却依然要看管班级。”

三方机构机会模糊

据了解,近两年由学校和政府来承担托管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治理“三点半”现象,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实施弹性离校。

有业内专家指出,北京市在校内直接提供服务已凸显了不少问题,在引入校外第三方服务机构时,需要思考的与权衡的,应该更全面更谨慎。而且,北京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职工很难在5点半下班,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5点半在校托管结束后,仍需要到其他校外机构进行二次托管,刚需问题没有被完满解决。

再者,此前曾有一些素质教育机构尝试以免费或低价的方式与公立校合作,为自身品牌做C端导流,也可为之后的B端合作建立基础,但因收效甚微而选择离开。

但另一方面,托管业务的需求提升,对于规范化运营的大机构还是存在比较利好的机会。当然,托管市场自身由于还处于早期状态,资质模糊、政策缺位、行业规范、师资教研等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实习记者 刘斯文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8/1101/2722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