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周刊文化典藏艺术周刊 柳谦:心与物游

柳谦:心与物游

C2018-11-23中国当代艺术2版01s002

《写生所见》

《闲踞老松 垂钓沧溪》 

作为当代画坛一位杰出的青年才俊,柳谦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画创作,作品格调空灵、隽秀,有君子之风。近日,他的画作受邀东渡日本东京展出,引起画坛瞩目。

柳谦自幼喜欢绘画,在家庭的熏陶下,6岁便开始作画、读古文,兴趣和愿望得到发挥和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绘画的练习更加痴迷,在绘画上显示出特异的才能。到北京求学后,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引起师友的重视,画作愈发成熟,开始走上职业的艺术道路。

对待艺术,柳谦有着严谨的态度,无论是纸张还是毛笔的选择,都非常精致,加之用墨讲究,他将笔、墨、纸很好地融入到自身的创作感觉之中,笔墨落笔后几乎很少修改,这使得他画中的禅僧、飞鹤、仕女、草虫、动物等形象,都给人入木三分的感觉,呈现出清新的视觉享受。

柳谦的人物画技艺精湛,构图独特、造型生动、着色巧妙,内容大多取材于中国的传统诗词或故事以及各地写生的所见所闻,这也成为他不同于其他中国画家的特点。他曾为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创作小学及初中教材的插图,全国发行数百万册,受到孩子们和教育工作者的好评。作为学生教辅教材使用的诗词配图,在服饰、器物、屋宇等地方均不能有任何疏漏谬误,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凭借积淀的国学修养,最终做到了可以自如的创作诗词中复杂场景和各异人物。这些一挥而就的作品,不但在物象的造型上,而且在结构上都是严谨的。创作中,柳谦把如何表现物象的相互关系,如何运用对照与对应,如何重点突出,如何讲求强弱、虚实的变化与和谐等艺术关系的处理做到了游刃有余。

写生对于中国艺术家是不容忽视的。历代艺术大家的创作无不是基于对客观实际的深入观察和表现形式的认真探求。更为重要的是,写生可以避免陷入空洞的笔墨游戏和形式。

为了获得真实感的艺术形象,柳谦常常与朋友走到户外,登山“壮游”,细致观察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做深入的观察。他对于写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写生者,写其生意也。若徒自描摹形态,不免失之于简鄙了。然而这个生意却是最难捉摸的。草木生生不灭之气象、山川雄峙峻拔之势态、云水氤氲回荡之风神,这些流淌于物象之中的莫可名状的东西,需要一点慧心,才能勘破。中国画家的写生,更像是一个格物致知以明道的过程;技法固然是极重要的,然体察物象,寻找打动我心的精绝之处,使之现于腕底,才是写生的不二法旨。画史载黄公望常常在群山之间奔走,有时候去松江入海处,看激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吒,亦不顾也。此状态近乎于痴,但若缺少这一份对于绘事的痴爱,焉能超凡入圣。所谓慧心,有时只是痴心罢了。”他重视和认真研究描写对象,所以,他的山水画意境自然,画面生动。由于他十分熟悉自然界的山水,因此他的山水画笔笔到位,笔墨随心而动,不被传统的模式所束缚,充分展现自我对物象的情感。

柳谦善于在画面中组织和运用笔墨,这既是他从古人画作中获得掌握的艺术知识,也展现了良好的自身悟性。在他的画作中,每一笔都是有感而发,笔笔含情,送到毫巅。譬如他画的飘逸士人和禅僧,人物五官、衣饰不仅勾得洒脱流美,画中作为衬景的流泉松石,也极尽飞动之势。画中所有笔墨传递了飘逸之致,画中人显得飘洒出尘。他的绘画不是借形象卖弄笔墨,而是从形象出发,用洗练的笔墨去勾勒物象,是对形象准确与生动的重视,因而取得了趣味与生动一致性的效果,整幅作品韵律和谐,毫无违和之感。

中国绘画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柳谦不机械地摹写自然而又不脱离自然,重视和善于运用洗练的笔墨,塑造比自然形态更精粹更单纯更具魅力的形象。他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追求,那些既真实又活泼艺术形象的创造,完全是自觉的,有明确目的的,而且是很自由的。他抓住了对象,以隽秀、巧妙的笔墨,传神地加以描写,诠释出他对自然的感受。

柳谦的艺术与他认真观察客观事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实践再一次证明,观察得愈深刻,创作目的愈明确,创作也愈有主动性。他记一时之兴,独领一种风流,令观者意豁。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柳谦

号南海先生,画家。先后求学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人物、花鸟、山水兼善,诗文俱佳。用传统中国画的形式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小学生教育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标必读系列丛书”创作配图,深受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好评。为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和朝阳社区学院研发并主讲中国画微课程,影响深远。2017年获《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届艺术品市场建设奖“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奖”,《人民日报》、《诗刊》曾予以专题报道。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8/1122/275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