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周刊文化典藏艺术周刊 艺术创作要有时代风貌

艺术创作要有时代风貌

C2019-01-11典藏周刊3版01s001

董浩现场挥毫泼墨 

1月5日,“寻路”——董浩、慧馨艺术联展在新闻大厦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商报《典藏周刊》和新闻大厦艺术馆联合主办,山和海艺术空间协办,石傲担纲策展人,呈现著名主持人、艺术家董浩与高徒慧馨两位艺术家40余幅精品力作。此次展览不是一场简单意义上的师徒展,更是一场“50后”和“90后”画家呈现各自风貌的艺术联展。他们的作品在同一空间并置,更能体现出时代语境的差异对其审美趣味和创作路径的影响。

张扬的个性与创新的态度恰恰是追求艺术的人所必须拥有的特质,不拘一格,不断探索,试图在创作中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是两位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也是“寻·路”这一展览举办的最大初衷。

董浩现场畅谈了他对艺术的理解,他表示,“画家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深刻的艺术作品,应该有一点不尽如人意、饥寒交迫、切肤之痛的东西。”同时董浩表示,艺术家要有责任和担当,让社会大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与北京商报的最大合作诉求也体现于此,这也是未来双方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慧馨师从董浩,但并未因循守旧,而是努力表现出了她所追求的一种审美、情怀以及特质,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对此,慧馨谈到,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必然会受到时代语境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但创新求变的艺术创作理念与董浩老师是一脉相承的。跟随董浩老师学习,获益匪浅,对于绘画创作,乃至传统文化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对话慧馨

■北京商报:除了艺术家,您还有另一身份是艺术空间创始人,那么,艺术空间的创办与经营对创作有哪些影响或者帮助?

慧馨:对于艺术创作,我是真的发自内心喜欢,可能是这辈子都抛不下的,而且越长大越喜欢。创立山和海艺术空间,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藏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对当下艺术现状和艺术市场有更直观的了解。首先,创作风格避免重复,因为东西看到的多,接受的多,改变的也会多。做活动做展览,跟前辈们学习,这也是一个审视自己的好机会。

■北京商报:国画、油画、雕塑、书法都有涉猎,但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取舍权衡?

慧馨:艺术是相通的,我很乐意去接触一些新的表达形式,视觉、听觉、触觉等等一切能给感官神经和精神世界带来共鸣的方式,所以我也喜欢音乐、滑雪、骑马、卡丁车、射击。

我喜欢做新的尝试,能给我带来极大的乐趣,尝试不一定会成功,但总会带来一些改变,有时是观念,有时是操作。精力有限,只能学到哪儿是哪儿,学就对了,不能停。

■北京商报: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创作的系列作品?

慧馨:梦系列是我目前在研究和创作尝试的。作品在没有开始创作之前,已经包含很多想法、目的、传达的意义了。梦本身就是超现实的,是边缘化的。我想在视觉上融入到观者身处的真实空间里去。这里面其实会有很多东方哲学在里面。空间是不可视的,可视的是物体在空间之中,绘画和梦都是一种面,如果能碰撞出一个可视的空间,可能就是我需要的。我的绘画里可能文学少一些,更多想要表现的是哲学。北京商报记者 徐磊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110/2821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