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龙飞船首次试飞 NASA的载人梦靠SpaceX圆了

龙飞船首次试飞 NASA的载人梦靠SpaceX圆了

Vrxq-htstzcc3984010

“围观的亲们,这里是spaceX龙飞船首次无人试飞直播,你看到的是搭载龙飞船座舱升空的猎鹰9号火箭”。

“从现场的欢呼声就能知道,SpaceX猎鹰9号顺利完成一级火箭引擎关闭,一二级火箭分离,现在右侧分屏显示的是二级火箭已经点火,继续将龙飞船送往目标轨道,左侧分屏则是一级火箭视角,他正在返航着陆”。

北京时间3月2日下午3时49分,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但当屏幕前的人跟着视频里的欢呼一同尖叫的时候,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NASA努力了8年,SpaceX努力了17年。

龙飞船的使命

美国东部时间3月2日凌晨2时49分,载人版龙飞船首次升空,火焰照亮了漆黑的天空。

升空后7分49秒,猎鹰9号一级火箭引擎点火。

9分55秒,猎鹰9号一级火箭成功回收。

11分15秒,猎鹰9号二级火箭与龙飞船分离。

“你现在看到的是二级火箭顶端向上的视角,画面左方几乎看不太清的圆形轮廓就是龙飞船,在这次成功分离后它首次独自飞向太空。”

在官方的直播中,世界一同目睹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座舱内,穿着太空服的“宇航员”雷普利正在忙碌地记录着它所承受的各项数据,为下一次的真人宇航员做最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看过《异性》系列电影,那么你对这个假宇航员的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雷普利正是《异形》女主角,而今年也正是“异形”系列诞辰40周年。据说本次安放于龙飞船内的假人正是为了向《异形》的女主角 Amanda Ripley 致敬。

而随着雷普利的就位,这场太空大战也开启了另一场征程。

据了解,本次试飞预计发射后24小时将180公斤货物送抵国际空间站,5天后脱离空间站带着研究样本返回地球。如果一切顺利,该飞船将再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并降落在大西洋中。

今年6月,龙飞船还将进行应急飞船逃逸试验,7月进行首次载人飞行,两位宇航员将在太空逗留两周。

要知道,Space X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就是人们所称的“钢铁侠”,2002年创立这家公司的初衷就是将人类送上太空,最终送上火星。

据了解,这是SpaceX为NASA宇航员建造的第一艘载人龙飞船,船内有7个座位、3个窗户,能够一次搭载7名宇航员。

作为“龙”货运飞船的升级版,SpaceX将此次执行不载人首飞测试的商业载人飞船命名为“龙-2”飞船,而这一次的不载人任务则命名为“Demo-1”。

虽然此次成功试飞为SpaceX带来了无上荣耀,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按照原计划,“Demo-1”的不载人任务本应在2019年1月7日发射,但后来却被推迟到1月17日,紧接着又被推迟到2月。直到2月下旬,NASA才选中了3月2日这个时间,作为“龙-2”飞船的升空“吉时”。

直到3月2日升空的这一天,SpaceX距离最初的梦想已经过去了17年。

“我们从事火箭和宇宙飞船的研究和开发已经近17年了,载人航天是Space X的核心目标,我们对这次任务兴奋不已。”Space X副总裁科尼格斯曼如此说道。

告别俄罗斯船票

“发射升空!美国载人航天系统新篇章中的下一次重大飞跃已经离开了发射台。”就在火箭顺利升空后不久,NASA便官宣了这一喜讯。

“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NASA局长JimBridenstine在发射前几小时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也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这是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我们最接近从美国本土将美国宇航员送往太空的时刻。”

NASA局长一语道破天机,但这一切还得从8年前说起。

2011年7月21日的清晨,同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此安全着陆。

2000多人在着陆跑到周围驻足,“阿特兰蒂斯”号上4名宇航员的亲朋好友也在迎接他们,而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内外,还有数以万计的观众正在观看“阿特兰蒂斯”号的着陆。

阵仗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这是“阿特兰蒂斯”号的最后一次太空任务,同时也是美国最后退役的航天飞机,这意味着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随着“阿特兰蒂斯”号的退役而抵达终点。

当时,美国航天局局长博尔登便说,航天飞机最后一飞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失去在载人航天领域的主导地位。而他们的选择就是依靠俄罗斯飞船将美国宇航员送上空间站。

美国的退役导致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客运飞船只剩下了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而国际空间站又必须长期保持有人执守状态,因此自那以后,“联盟”号便成为美国唯一的载人太空飞行载具。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前的合同,NASA与俄罗斯航天局的关系将在今年4月到期。

ZNiN-htstzcc3984402

飞涨的“船票”价格却让人越来越无法接受。据了解,2011年“联盟”号的一张票价只有3000万美元,但到了2018年,这一价格已经达到了8190万美元。

但俄罗斯趁虚而入在于美国自己的“放弃”。

事实上,早在“阿特兰蒂斯”号绝唱的时候,美国囊中羞涩的说法就已经广为人知了。

当时一名参与设计的NASA工程师就提到,“阿特兰蒂斯”号磨损程度很小,尚处于服役“壮年期”,如果不是奥巴马政府决定削减NASA开支、把重点放在发展运载火箭上,“阿特兰蒂斯”号完全可以继续服役。

据了解,“阿特兰蒂斯”号每月的维护费近2亿美元,高额的维护费用是美国政府和NASA决定让航天飞机全部下岗的主要原因。

源源不断的费用让本就捉襟见肘的NASA不得不选择放弃。有数据显示,NASA从美国国会手里拿到的预算占比越来越少,在1966年的巅峰时期,NASA的预算占整个联邦预算的4.4%,但在最近几年,这一数据只徘徊在0.5%左右。

而在航天飞机项目随着“阿特兰蒂斯”号一起沉寂的同时,也有一大批雇员因此遭受失业的痛苦。根据美联社当时的报道,仅肯尼迪航天中心,预计就有2000名员工陆续收到解聘通知书。

对航天飞机项目进行“断舍离”是一个在长痛和短痛之间的选择。继续进行烧不起前,立即切断也让美国遭受到了“反噬”。

当时《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就提到,休斯敦将因航天飞机离去受到重创,而那里正是NASA任务控制中心。

休斯敦市长帕克曾提到,对于休斯敦来说,太空计划是值得他们骄傲的领域。他们的棒球队是太空人队,他们的篮球队是火箭队。太空几乎已经成为当地人灵魂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一个大的太空时代即将终结,400万休斯敦人的经济将受到重创,数千人将失去工作。

也是直到3月2日这一天,距离NASA灰溜溜地告别航天飞机项目已有8年之久。

商业航天再近一步

直到龙飞船升空的那一刻,美国人沉寂多年的太空梦再次被点燃。但太多人或许并不知晓,SpaceX的17年和NASA的8年,是有着重叠的。

经费不足、研发持续低迷的情况已经困扰了NASA很多年,而后者也不得不考虑改革。

1984年,国会通过《商业太空发射法案》,允许私人发射火箭。

同年,NASA又修订宪章文件《政策与宗旨》,增添了一项:国会称美国的总体福祉要求NASA尽最大可能寻找和鼓励最大化太空商用。

1994年,NASA继而推出了“技术转移计划”,拿出了每年预算的20%用来支持商业合作伙伴协助研发新技术,其中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方案,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

这个时候,SpaceX还没登上舞台。在“技术转移计划”中,NASA重点扶持了两家老牌航天公司——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但他们从基础建设到火箭制造生产线都是按照每周发射的思路设计的,冷战后需要的发射频率早已大不如前,因此前期巨额投资无法回收,自然导致发射成本暴涨。

直到2005年,两家公司成立联合发射联盟,彻底垄断了美国政府的发射业务,联合涨价的做法让NASA头疼不已。

这个时候,SpaceX才逐渐崭露头角。

从硅谷摸爬滚打出来的“钢铁侠”马斯克带着打破游戏规则的目的出现了,“物美价廉”成了马斯克的主打,而在马斯克成立SpaceX的初期,就曾号称要建造出一款全新运载火箭,足以挑战波音和洛马。

“侠之大者,所有吹过的牛比都实现也”,既是网友的调侃,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那以后,战场变成了SpaceX和联合发射联盟。目前Space X每次的火箭发射费用平均在6000万美元左右,相比之下,其对手联合发射联盟每次发射成本平均为4.35亿美元。马斯克甚至预计未来的价格要降至对手的十分之一。

而据《大西洋周刊》,2014年,Space X和其对手波音同时与NASA签署了共68亿美元的合同,其中SpaceX获得了26亿美元,波音公司获得了42亿美元,致力于开发新太空飞船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

两家航空巨头开始了竞争,虽然此次SpaceX一马当先,但波音公司也定于4月发射“星际客机”载人飞船。

更刺激的是,在商业太空这个领域,入局者已经不止波音和SpaceX了。

上个月末,蓝色起源还宣布,蓝色起源的巨型New Glenn火箭被选中将Telesat公司的互联网卫星发射到太空。

而在去年9月,蓝色起源还收到了为联合发射联盟Vulcan火箭提供BE-4发动机的合同。而蓝色起源正是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另一个战场。

贝佐斯也正在大力投资蓝色起源,每年将大约10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投入火箭项目。贝佐斯在去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他计划在2019年进一步增加年度投资。

在这个战场,除了马斯克和贝佐斯以外,甚至还有英国亿万富翁布兰森,以及他所创立的为珍银河。

在去年12月的第一次太空飞行之后,维珍银河在今年2月第二次将同一艘太空船送入大气层边缘。这一次,太空船比以前飞得更高、更快,而且机上有三名机组人员,而不是两名。

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2017)》显示,2016年全球航天产业持续增长,总额达到3293亿美元,全球政府航天预算与商业市场收入继续保持约1︰3的比例格局。其中,商业航天的收入主要来自卫星发射,商业载人航天收入也在快速增长。

或许就像“阿特兰蒂斯”号指令长克里斯·弗格森在“阿特兰蒂斯”退役那天说过的一样,“今日,诸多情感上心头,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美国不会停止太空探索。”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月涵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303/288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