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资讯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传说中龙女托梦给唐代名将高骈之处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传说中龙女托梦给唐代名将高骈之处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公布,该单位近期在市区发现一段唐代城墙,为传说中龙女托梦给唐代名将高骈之处。

据现场考古发掘负责人江滔介绍,发现的这段古城墙分为夯土和包砖部分,为东西走向,略呈弧形,其中西侧城墙保存较好。

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江滔介绍,去年10月开始,考古队在发掘中发现了这段古城墙的夯土和包砖砌石部分,城墙为东西走向,略呈弧形,其中西侧城墙保存较好。江滔指着发掘出的夯土层上的道道介绍,这些便是较为明显的层层夯实的痕迹;夯土层向两边数米,各有一道竖直向上的“砖墙”,“这是唐代城墙的包砖。”江滔表示,“与北方城墙不同,南方因为多雨,加上土质不好,所以一般在城墙中间层层夯实的土外,会做一道包砖对墙体进行保护。”

依据包砖上的花纹能大致判断,是汉、六朝时期的砖,“事实上这与文献里记载的也符合。”他告诉记者,文献中记载,唐末因南诏屡从南边攻打成都,致使成都的城墙损毁严重,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修成都罗城,“三个月修成,其中用了不少来自墓葬的砖。”城墙包砖下,是砖铺的”地面“,“这被称为散水,是为防止城墙上流水冲击地基设置的。”江滔介绍,之后成都的城墙都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建设的,“明代城墙现场仅见夯土墙体,叠压于唐代城墙两侧。”由散水地面往外,便是清代城墙的压脚石,“三条红砂石条垒起,起稳固作用。”江滔介绍,清代城墙系福康安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奏请重修的。

此次发掘出的城墙残存长度约170米,宽8.9-12米,因而站在夯土层上往城墙的走向远望,恍惚间有置身西安古城墙的感觉。不过江滔表示,依据记载,成都的城墙高约8米,最上方的平面宽仅3米。站在散水面前,可以想象,左手边是唐代城墙包砖,右手抵着清代城墙压脚石,脚下则跨越了900年。

江滔告诉记者,这段城墙为唐代名将高骈主持修筑。高骈出身名门,在唐僖宗时期因大破黄巢有功,被封为“渤海郡王”。在他镇守蜀中之时,主持修筑罗城以固外防。此次发现的这段城墙恰好是罗城城墙的西北角,此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四川地区水系丰富,唐代蜀人有捧酒击鼓祭祀龙女的习俗。据宋代文献记载,高骈建罗城时,龙女曾向他托梦,希望能将西北角城墙走势略微调整,以便龙女入水归家。高骈醒后果然依龙女所言,调整了此处城墙。

据介绍,未来这段城墙遗址将进行原址保护。“这里是唐宋以来成都罗城的西北角,城墙在这里依饮马河走向内收,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江滔认为,这次发掘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进一步补充了资料,也是研究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来源:综合新华社、红星新闻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521/3020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