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其他保留首都演艺 《团圆》用身体叙事探求精神向往

《团圆》用身体叙事探求精神向往

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郑蕊)5月25日-26日,《团圆》将登上北京蓬蒿剧场的舞台,并由逃荒、下乡、打工、留守、人生五幕构成,讲述一个家族四代女性的迁徙故事。

据悉,《团圆》从太姥姥因饥饿逃荒开始,为了生存,她带着四个孩子一路从山东老家逃到东北,历经艰难险阻。在这里,“团圆”并非是与家人团聚的含义,恰恰相反,在这部作品中“离别”是重点。太姥姥离开了村庄,因饥饿逃荒;姥姥离开了乡镇,因上山下乡;母亲离开了县城,因进城打工;女儿最终也选择离开故乡,因为她不愿接受“留守”的生命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月,《团圆》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并在北京3画廊首演;随后在2018年12月,该作品获邀参加第九届南锣鼓巷戏剧节;而在今年,《团圆》则获邀参加第十届南锣鼓巷戏剧节优秀作品回顾展演。

导演史晶歆表示,故事里的几代人,都因为生活中的种种驱动不得不离开一个旧的空间去往另一个新的空间,也不得不忍受与亲人或故土的离别之痛。“面对‘团圆’的普遍意义,我无法做一个忠于语言大众意义的作者,这部作品着重探寻‘团圆’的意义,是我与我自己的团圆,精神和肉体的团圆,过去和现在的团圆,未来和永恒的团圆,这种团圆渴求是中国人骨子深处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弃。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523/3026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