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规则之下无明星

规则之下无明星

离开快女舞台N年后,明星曾轶可的热度,因为一次安检到达巅峰。

在微博投诉安检并曝光工作人员证件48小时后,曾轶可道歉,承认自己前两天言行失当,向所有人致歉。曾轶可道歉后,有网友质疑:时隔两日,曾轶可才对此事进行回应,是熬不过舆论指责,还是真正认识到了错误?

在此之前,曾轶可微博投诉安检过程中“机器显示通过,但该工作人员勒令摘帽子”、“把我叫进房间,开始录像教训”等。而北京边检发布的《情况通报》称,“曾轶可在进入自助查验通道后,民警提示其脱帽进行面向对比,曾某某不配合并对民警爆粗口”。

尽管双方对事实经过描述各执己见,但公道自在人心。不排除艺人想利用自己的明星优势和粉丝力量形成舆论关注点向“工作人员”施压。明星觉得自己是“名人”,便想借由手里这点影响力将公众舆论转换成为网络暴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公众不能答应的;过分的是,还打着“咱老百姓”的旗号,就咎由自取了。

在日常生活中,自以为“名人身份”就等同于“特权阶层”的明星不少。以安检事件为代表,泄私愤、小报复、存侥幸,这些夹杂情绪化的小动作或许都有,但公共安全无儿戏是底线。基于底线,每一个公民都需要对安检保持尊重和敬畏,并全力配合。同时更不应该随意利用自己的网络影响力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信息公布在网上,让其承受可能的网络暴力,这是滥用自己的影响力,对他人进行法律之外的不公对待。

有名气闪耀的市场,就有群众雪亮的眼睛。从这个角度看,明星和公众之间存在利用和监督的关系,明星需要利用公众的关注度,由此获得艺人所需要的名利,既然被放大了关注,自己言行自然也要承担公众对等的监督,作为明星艺人,随时都被放在聚光灯下烤,犯规风险系数变高,公众忍耐度变低。

明星也是公民,遇到不公也有发声的权利。但前提是艺人没有因为自己的明星身份而期待特权。明星艺人和他们背后的经纪团队都深谙这个道理。当艺德还没有形成行业行为原则,他们时常打擦边球,在危险的边缘试探,“犯错-澄清-道歉”是惯常套路,渐渐成为这个圈子的常态。

从艺人“犯规”出发,规范并检点自己的行为总会延伸出争议。站在艺人角度,一方观点认为明星也是普通人,明星希望自己被平等对待,不以高标准被要求,个人隐私受到保护。站在大众角度,作为一个明星,形象、名誉都在帮你挣钱,和你生活方式相关的一切都可以产生商业价值,这当中理应包括符合公共规则的行为标准,所以,尽一切可能去维护形象和名誉势在必行。

因为一首《狮子座》,短发女孩曾轶可被公众熟知。名人效应,不能只讲权利不论义务。聚光灯下,万千宠爱;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620/3073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