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其他保留典藏艺术频道 两代敦煌学者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跨越七十三载后重逢

两代敦煌学者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跨越七十三载后重逢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晓钰)7月15日上午,“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展览是两代敦煌学者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跨越七十三载后的对话,讲述了他们与敦煌之间的深情。展览展出父女二人的油画、速写、壁画临摹、花卉创作、装饰图案设计、服饰设计等200余件作品,贯穿了他们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

常书鸿、常沙娜父女均为我国知名的敦煌学家。常书鸿1927年赴法国留学,是早期中国留法艺术家中油画的佼佼者,返国后于1943年开始扎根敦煌,为保护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敦煌守护神”。其女常沙娜受父亲影响,自12岁起随父临摹敦煌壁画,承载父亲遗志,一生亦致力于敦煌艺术教育推广。赴美留学归国后,常沙娜在林徽因的指点下走入工艺美学领域,以敦煌图案为蓝本,完成了如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等国家重点设计任务。

敦煌与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两代人有着血脉不解的深情,正如常沙娜所说:“100年对敦煌的历史是短暂的,而对父亲常书鸿在敦煌的50年人生是凝重而珍贵的。作为常书鸿的女儿,早期曾随父亲在敦煌经历了难忘的少年时代,与敦煌结下了深厚的情结,是敦煌的风土培育了我做人应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艺术给予了我学习传统艺术的功底。”

在展览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在致辞中谈到:“展览聚焦敦煌,以叙述的方式‘从巴黎开始’为起点,进入‘血脉相连’最后走进生活艺术的应用部分,让我们清晰理解‘师古而不泥古’的真正应用。展览贯穿了两代人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完整表达了‘花开敦煌’展览的核心精神——‘守护与传承’。展览展期恰逢暑假,预计我们将接待近40万观众的参观,希望这个饱含温暖和责任的展览能够引发当代人思考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一代感受前辈的精神与品格。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捐赠仪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向常沙娜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据了解,本次展览也是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继今年举办的“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之后第二个丝绸之路主题的相关展览,将从另一视角诠释“丝绸之路”的文化、艺术与历史意义。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715/3118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