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垂直频道公司研究新闻中心上市公司频道 科创板星宿股盘点五:逾六成公司3年研发投入超亿元
科创板星宿股盘点五:逾六成公司3年研发投入超亿元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凤茹)自科创板筹备推出之时,监管就强调了上市企业需具备“科创属性”,突出科技含量。作为首批上市的科创板企业,整体的研发投入较强,经统计计算,逾六成企业3年投入研发费用之和在亿元以上。
科创板的包容性体现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上市标准,而在科创板的上市标准中,有一条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科创属性的重视程度。
虽说首批上市的科创板企业未选择上述标准,不过首批上市的科创板企业整体的研发能力较强。据Wind数据计算,首批上市的科创板企业2016年-2018年合计投入的研发费用总和为78.72亿元,每家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平均值约1.05亿元。
具体来看,单从研发费用投入的数额来看,有17家企业2016年-2018年的研发费用合计金额在亿元以上,占首批上市科创板企业的比例为68%。其中研发费用投入金额最大的是中国通号,该公司2016年-2018年合计投入的研发费用之和约35.54亿元,澜起科技、中微公司分别以6.63亿元、4.66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首批上市企业的第二、第三名。
另一个维度,从研发投入金额的增长幅度上看,23家公司在2018年研发费用较2017年出现同比增长的情形,其中15家企业2018年的研发费用较2017年的增长幅度超过30%以上,睿创微纳的增幅最大。数据显示,睿创微纳2018年投入的研发费用约为0.65亿元,2017年睿创微纳的这一指标数额约0.27亿元,依照该数据计算,睿创微纳2018年的投入的研发费用较2017年同比增长143.2%。此外,中微公司2018年的研发费用较2017年同比增长幅度在100%以上。
从研发费用占比上看,虹软科技的研发实力最强。据Wind显示,首批上市的科创板企业,10家企业2016年-2018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10%以上,虹软科技2016年-2018年的研发费用占3年营收之和的比重约32.63%。紧随其后的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这两家公司2016年-2018年的研发费用占3年营收之和的比重分别为17.32%、14.82%。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作为衡量企业科研投入以及科创含金量的指标,研发占比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参加央视财经评论时表示,科创板上市首批企业是一定创新能力、专长的企业,在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方面是符合上市要求的,这25家首批上市企业是符合标准的。
方星海进而表示,对科创板要有耐心,可能会成长下一批华为或谷歌企业。要用长期的眼光看待科创板,近期主要是把制度建设好,确保首批、下一批企业符合上市要求,信息披露符合高标准,不能上市不久就出现财务造假的情况。只有制度建设好就会有声誉,真正好的企业会主动上市,“要有耐心,科创板一定会成功的”。
责任编辑:财经新闻中心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721/3127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