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垂直频道要闻中心政经频道 回天计划实施周年 35个民生项目落地

回天计划实施周年 35个民生项目落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微信图片_20190815010146

天通苑北交通枢纽示意图

“一年来,我们克服了历史欠账多、规划用地资源有限、配套基础薄弱等困难,经过多方积极努力,67个项目已顺利实现开工,其中35个项目已完成。今年年底前还将开工35个……”8月14日上午,在“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实施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巡视员张艳林就过去一周年回天行动计划实施效果作出总结。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作为北京最大城市社区,长期因交通拥堵、职住失衡、资源匮乏、服务滞后等问题备受诟病,也因此被戏称“睡城”。2018年8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针对回天城市病开展有的放矢的把脉问诊。

《计划》列出17项具体任务,97个具体项目,投资超200亿元。后增加为108个项目,具体安排了涵盖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市政、养老等八大领域。

时至2019年,正值《计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经过一年攻坚克难,回天地区改造成果显现,昔日“睡城”渐渐苏醒。

交通

天通苑北枢纽9月底投用

“目前,通过规委批复,枢纽官方名称被正式定作天通苑北交通枢纽,施工已到收尾阶段。”北京工联交通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王京辉向记者介绍。

据悉,天通苑北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9.04万平方米。该枢纽将设长途驻车位98个,公交驻车位100个,出租车车位18个以及地下车库车位1000个(其中800个P+R)。

“天通苑北枢纽将在很大程度缓解通勤拥堵问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所副总工程师高翔指出,天通苑地铁早高峰人流量可达1.4万-1.5万人左右,而枢纽是按照1.8万人流量建设,无形中增加了站台面积。

为提升换乘服务质量,未来换乘服务全部在室内完成。枢纽内部将配备卫生间、空调、供暖设备以及商业铺等服务设施,接纳来自天通苑、回龙观等地的北边客流。

今年9月底,在天通苑北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后,将采用分段使用原则。届时,地铁、公交、P+R皆可实现换乘,长途区域将由交通委择期开通。

据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长刘长革介绍,为进一步缓解回天地区交通拥堵现状,北京市委市政府下达加快完善交通路网、疏通严重拥堵节点、加快构建区域慢行系统、提高轨道交通通行效率、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并加大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力度六方面发力。

目前在建设“一纵一横”两条快速路架构方面,北清路已实现开工。上跨京张城际高铁节点工程已于今年7月开始桩基施工;安立路工程也已取得设计方案审批,拟于年底前实现开工。

“五通五畅”主干道路建设方面,在建工程包括林萃路五星啤酒厂断点、太平庄北街和中东路等。

为了支持绿色出行,进一步解决回龙观地区通勤人员骑行绕路难题。5月31日,北京正式开通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甫一问世便成“网红车道”。该车道衔接昌平回龙观和海淀上地软件园,30分钟内即可完成通行,较之前节省18.5%的骑行时间。据悉,截至8月7日,自行车专用路累计通行量已达50余万辆。同时,交通部门在起点、龙泽站、回龙观站和京藏以西路基段设置停车架108组,可满足3240辆自行车停车需求。

地面公交方面,经过改造,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已有公交线路94条,日客运量达67万人次,服务100余个已建成街区,全部线路均可接驳地铁5号线和快速公交3线等公交骨干线路。

此外,为提升地铁通行效率,13号线回龙观车站新建安检厅1250平方米,提升其安检能力至原来的3倍以上,安检排队情况得到有力改善。

微信图片_20190815010140

社区

21个养老驿站建成

“感触最深的是社区多了1000多平米的活动区域,每周三大伙儿都在那里举办一些诸如弹琴、打球或是唱京剧之类的休闲活动。”张贞荣是龙泽苑社区的老居民,她口中的这片上千平米的活动区曾是闲置十多年的人防工程用地。

龙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伊然说,修建这片活动区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以下简称“吹哨”)制度落地后,为社区居民落实的首件大事。“资源闲置十多年无人问津,老百姓缺少活动空间。我通过“吹哨”将这片面积达1079平米的人防工程用地改造成社区活动场地。”

在伊然看来,这个位于昌平区的龙泽苑社区作为1999年建成、坐拥住户6786人的老社区,集结着回天地区社区的通病,比如物业费偏低、人口偏多、设施偏旧且矛盾偏多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即便是服务不到位也诉求无门。”

2018年1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北京市16个区的169个街乡试点推广,为基层社会治理、破解工作难题打开新局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如何让“吹哨有响应,吹哨能来人,来人能解决问题”,成为了各区实践摸索的问题。

今年6月,伊然又通过两次“吹哨”,先后召集相关部门在社区门口铺设斑马线,帮助早、晚高峰期的8000多人次将过马路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缩减至5分钟;此后,仅用5天时间拆除社区违建群租房,为居民腾退1961平米,用来修建养老设施、老年餐桌和养老照料中心。

龙泽苑并非个例。市发改委副巡视员张艳林表示,目前,全市32家部门已累计主动报到274次,对22个吹哨需求进行响应。“为及时回应市民诉求,提升居民获得感,开通回龙观、天通苑社区网信息报送“直通车”,并针对网民意见、12345热线投诉和回天居民满意度调查等信息进行监测分析,重点整顿违法建设、物业管理、群租房及噪音污染等方面问题。 ”

而考虑到昌平区常驻老年人数达30万人,80岁以上达2.2万人。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职能,回天地区在加快推进配套养老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

距离龙泽苑不远处的融泽嘉园二区养老服务驿站已经建成, “目前,驿站常住两位90多岁的老寿星,托管人数最多时也不过10人。我们主要向老人们提供本区托养、日间照料、供餐服务以及老年兴趣班等服务。”

据昌平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科长柏永忠介绍,目前全区养老机构达49家,床位1.7万多张,其中,托老所全部改建为养老驿站,今年昌平区共有养老驿站80家,较去年新增20家。

张艳林表示,在养老方面,目前已完成5所配套养老院(托老所)和1所残疾人托养所,可提供床位374张,增加福利设施用地1.4万平方米。

为同步跟进,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清华长庚妇儿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加快推进,将为回天地区新增1200个床位。

教育

新增普惠学位3810个

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张永凯指出,《计划》实施一周年以来,已建成12所普惠制幼儿园,共提供3810个学位,每月保教费用由最高6200元降至最低600元;同时引入人大附中(27班中小学)、清华附小(24班小学)两所优质教育资源,9月份招生后增加2040个学位。

“我清楚记得,2014年东小口校区的第一批招生人数是111人,如今这个数字已达到253人。其中,非京籍学生人数没有变化,这说明家门口办学使昌平本地学生出现了回流,回流率达到3.03倍。”清华附小昌平学校执行校长刘建伟告诉记者。

2014年,昌平区委区政府与昌平区教委以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合作,在昌平地区办学,由此,清华附小东小口校区落地。

2018年,昌平区教委根据天通苑中苑地区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请清华附小再出山,在这片已经闲置了十年的I-1学校原址之上进行改造。这所清华附小昌平学校于2018年12月1日开工,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达14002平方米,除去道路铺装和景观建设,室内陈设已全部铺陈完毕。学校将于今年8月25日交工,9月即对新生开放。

据悉,清华附小昌平学校首批招生已结束,与东小口校区合并招生共计505人。此外,清华附小还在该地区开设一所幼儿园,目前已接收120名儿童。

在师资配备上,清华附小践行一体化理念。刘建伟介绍,就清华附小在昌平地区设立的两所学校来看,教师中10%拥有海外留学经历,80%是国内985、211硕士研究生,还有3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微信图片_20190815010154

课程设计方面,由于地区涵盖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该校将重点研究衔接式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考虑到地区差别,各个校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据刘建伟介绍,未来,在学校北侧的天通中苑体育馆建成后,馆内一层的游泳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少儿活动区域可供该校学生使用。

与此同时,《计划》发布以来,昌平区多措并举推进普惠供给。2018年收回10所校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了公办或民办普惠园。

据昌平区天骄幼儿园园长殷光洁介绍,天骄幼儿园于2018年底转为普惠幼儿园,建园投资达160多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室内外玩具、多媒体设备,洗具等。转为普惠园后,每位学生每月学费由此前的3300余元降至1700余元,学生人数已由原来的409人增至460余人。“目前园内学位已饱和,班级已由14个班扩建至16个班,学生涵盖京籍及非京籍。”

据张永凯介绍,今年上半年,回天地区新增8所普惠性幼儿园,并予以每月每生1000元标准给予定额补助;对幼儿园新增学位给予一个学位一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通过租赁场地增加学位的,给予最高每天5元/平方米的租金补助。据悉,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对回天地区普惠性幼儿园给予资金支持共8600万元。

当前,三年行动计划共将实施教育项目32个。其中,2018年开工14个项目,有11个已完成移交,有3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开工;2019年计划新开工16个项目;2020年计划新开工2个项目。

北京商报 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刘瀚琳/文并摄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815/3158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