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垂直频道公司研究新闻中心科技频道 AI上市潮来了,但看盈利成色,这场财富盛宴差点火候

AI上市潮来了,但看盈利成色,这场财富盛宴差点火候

头条

有“科创板AI第一股”之称的虹软科技发布上市后首份半年报;旷视科技递交港交所招股书冲击“AI第一股”的名头;在国内资本市场,成立20年上市11年的科大讯飞也被广泛称为“AI第一股”……第一那么多,AI确实火,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及新一批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的东风下,AI财富盛宴如期而至,企业纷纷亮出商业化底牌,只不过盈利的成色尚且谈不上优秀。

业绩揭底

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显示,虹软科技营收、净利双双上涨,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38.4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74万元,同比增长72.55%。

虹软科技的主营业务是视觉人工智能技术(CV)的研发和应用,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

同样主攻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旷视科技,名头比虹软科技更响亮,与商汤、云从、依图合称“CV四小龙”。由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是AI最为重要的赛道之一,覆盖了安防、物联网、智能设备、教育等多数应用场景,CV企业往往拥有较高的市场估值。

以旷视科技为例,市场消息称,其目标估值超过113亿美元(约合800亿元人民币),远高于目前虹软科技250亿元人民币的市值水平。

旷视的业绩则显示,过去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85%,2019年上半年营收9.5亿元,这一数字也是3倍于虹软科技。

不过在盈利维度,受困于上市引发的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亏损52亿元。即便扣除非经营因素,旷视科技上半年净利润3270万元,也是大幅少于虹软科技。

业务模式不太相同,专注于语音人工智能的科大讯飞,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过去数年从传统语音业务转型到语音AI产业。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19年上半年营收42.28亿元,大幅领先于旷视科技和虹软科技。

营收不错,但科大讯飞2019年上半年盈利只有1.89亿元,这其中还包括政府补助1.16亿元。总体看,科大讯飞的盈利能力与其庞大的营收规模并不匹配。

实际上,敢在资本市场舞刀弄枪的虹软科技、旷视科技和科大讯飞,已经业绩不错。根据亿欧报告,2018年,近90%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表示,人工智能在2010年之后爆发性增长,此次增长是由技术驱动而非应用驱动的,因此在商业化方面,多数企业表现不佳。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化和盈利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普遍偏科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火爆也造成了部分热门领域的赛道拥挤,反映在企业自身,就是业务普遍偏科。

根据招股书,旷视科技分为三个业务板块,分别是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计算摄影解决方案、设备解锁解决方案、Face ID等;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算法、软件及人工智能赋能的传感器,主要有智慧城市(面向政府)和智慧社区管理(面向政府和企业);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算法、软件及人工智能赋能的机器人。

在旷视科技中占大头的是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截至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城市物联网业务的国内客户有339个,覆盖城市112个。

但优势也是危险。旷视科技城市物联网业务2019年上半年营收6.9亿元,占比总营收的73.2%,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营收分别是4697万元和1.2亿元,相应营收占比5%和13.1%。

旷视科技缺乏足够的to C业务支撑,过度依赖to B业务,同样受到困扰的还有科大讯飞。过去数年,科大讯飞一直倡导“to C+to B”双轮驱动的战略,向C端发力。

但努力转化为成果,科大讯飞还得努力,目前to B业务营收仍然占据大头。财报显示,2018年,科大讯飞to C业务营收 25.17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31.8%;2019年上半年,科大讯飞to C业务营收15.76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37.28%。

虹软科技的“偏科”更为夸张,财报显示,虹软科技前五大客户三星、小米、OPPO、华为、富士康(给诺基亚代工)合计占2018年营收的58.64%。而到了2019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70.52%。

面对投资者的问询,虹软科技董事长邓晖解释,如果在一两个最大的行业里头有所建树,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不回避转型C端面临的挑战,他表示,科大讯飞的优势在于源头核心技术、系统创新,但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仍面临着挑战。“作为技术创新型的AI公司,科大讯飞要用互联网思维来优化核心技术,来优化产品、迭代产品。”

生存挤压

盈利、大规模盈利,或者多条腿走路,对于上升期和转型期的AI企业又谈何容易。作为人工智能企业,研发投入一直被认为是竞争的核心保障,无论是技术演进还是笼络人才,持续的加大投入是唯一方法。

研发支出占据了旷视科技最大的成本支出,旷视科技招股书显示,2018年全年研发投入6.1亿元,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已经增长到4.7亿元,占营收比重超过49%。

虹软科技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317万元,占营收比重超过33%;科大讯飞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2.44亿元,占营收比重超过29%。

截至目前,科大讯飞研发投入已连续六年超过营收的20%。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坦言,未来科大讯飞不会改变战略性扩张的心态,绝不做保守型、短期利润的故事。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科大讯飞将继续保持高强度投入。

持续的投入,意味着AI企业节流很难,而在开源层面还得面临严峻的价格战。在招股书中,旷视科技方面将市场竞争、经济整体环境、减低成本能力等列为风险因素。

在竞争层面,旷视科技直接对垒CV其他三小巨头,业务模式极为相近,在商业拓展上针尖对麦芒。

科大讯飞除了要应对搜狗、有道等同样转型的语音AI竞争者,还要直接对抗BAT等巨头。目前来看,语音AI已经是BAT在人工智能维度的最重要赛道之一,并且直接推出强有力的C端消费产品。

截至目前,百度发布了DuerOS开放平台,腾讯推出了智能语音平台腾讯云小微,阿里有自己的AliGenie开放平台。尤其是百度和阿里,近一年在智能音箱领域展开激烈争夺。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百度小度音箱在2019年二季度的出货量达到450万台,同比增长3700%,占据了全球市场17.3%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二;排名第四是阿里天猫精灵,出货量为410万台,获得15.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的小米小爱音箱出货量280万台,市场份额为10.8%。

而在中国市场,多家分析机构统计显示,百度、阿里、小米三大品牌已经垄断了七成以上智能音箱出货量。

在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看来,人工智能的切入角度是多方面的,巨头喜欢双管齐下,创业公司擅长垂直赛道突围,但最终会在多个领域迎来遭遇战。巨头不可能通吃市场,但中小AI公司最终可能还要依附在巨头某种生态之上。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9/0902/3180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