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求索商业之治

求索商业之治

1月9日,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活动迎来第15个年头。

事非经过不知难。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刚刚诞生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消费还主要是模仿型和排浪式的,缺乏个性化消费。如今,消费的场景不断翻新,技术不断迭代,新消费方兴未艾。传统商业在上新,新经济在反哺,两者越来越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太极模式。

15年,北京也从工业化社会转向后工业化社会,商业和消费的主题亦由“衣食住行”变成大健康、大文旅和大信息,弄潮其中的“新老字号”,青梅煮酒,各领风骚。

15年, 无数的人和企业,在北京十大商业品牌的舞台上来来往往,野火春风交映,不打不相识,不聚不相惜。在这里,我们目睹了鲜衣怒马和冯唐易老,也见证了青云之志和白首之心,它们共同形成了市场的合力、历史的合力,推动商业迭代、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一个企业的创新和试错,都为国家的未来增加了一份可能性。

一切都是为了消费。

消费,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消费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弹性,购物更加便捷、新的消费业态出现了、更吸引人的消费产品推出,都将提升消费的潜力。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萨伊定律一直稳定有效。另一方面,刺激消费的诸多政策固然重要,但根本之策却不在消费本身,而在供给侧改革。

收入仍是决定消费的根本变量,即使是边际效应递减,消费不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等比例提升,但消费仍将是趋增的。诺奖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对于收入和消费有这样的论述:决定消费水平高低的不只是眼前的收入,而是其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通俗讲,有信心才敢花钱。

在促消费这件事上,我们面对压力,也面临机遇。老龄化和低生育下,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但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和财富效应,让中产红利渐行渐近。如何激活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让这4亿最有实力和意愿消费的群体敢于“大手大脚”花钱,是我们改革的“缪斯”所在。

进入新时代,AI、5G和大数据,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有可能催生一个新的广阔蓝海,从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商业自不例外,首当其冲,在新技术的驱动和裹挟下,商业治理体系亟待进化、自洽。一方面,它要因应技术的变化,传递更低的成本和更便利的通道;另一方面,它要因应人的变化,提供与时俱进的产品和服务。

15年是一面镜子,70年是一把标尺。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此为刻度,我们的商业之治有如沧海之变,市场经济的幼苗已长成森林,郁郁葱葱。

商业之治永远在路上,止于至善。从15年到70年,从商业之治到小康之治,中国经济,轻舟正过万重山。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0/0110/3317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