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垂直频道财经新闻中心金融科技频道 巨额债务缠身、国资股东“分手” 仁东控股困局怎么破

巨额债务缠身、国资股东“分手” 仁东控股困局怎么破

上市金融科技企业仁东控股近期麻烦不断。继11月4日因银行贷款逾期遭深交所问询后,11月17日再发布多则公告称已与国资股东“分手”。一面是巨额债务难题,一面是控股股东撤离,失去了国资保护伞的仁东控股,在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的经营情况下,如何破局多维困境引发关注。

公告截图

股东易主

近两日,一则关于公司权益变动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再次将仁东控股推上舆论风口。

11月17日,仁东控股公告称,在2019年7月29日,仁东控股原控股股东北京仁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东信息”)及其一致行动人、霍东等多方曾与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金集团”)签署了《关于仁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委托管理协议》,仁东信息将其持有的仁东控股1.19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1.27%)对应的表决权等股东权利,委托海科金集团进行管理。初始托管期限为一年。

从协议来看,海科金集团未持有仁东控股任何股份,仅通过委托表决权及一致行动协议拥有1.61亿股股份的表决权(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8.75%),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该协议于2019年11月15日正式生效,由此,仁东控股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海科金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

不过,该协议履行满一年后,仁东控股便宣布与海科金集团“分手”。根据公告,2020年11月15日,海科金集团不再拥有仁东控股表决权。公司控股股东正式变更为仁东信息,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霍东。

公司权益变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对仁东控股有何影响?北京商报记者尝试向仁东控股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多次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发送的采访函也无回应。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仁东控股与海科金集团的合作,始终离不开一个“钱”字。早在2019年7月签署协议时便约定,托管期限内,委托方仁东信息应向受托方支付2000万元托管费。而受托方海科金集团承诺在托管期内完成为仁东控股提供直接资金或间接资金(通过增信或其他方式帮助获得银行等机构的贷款)支持,原则上不超过50亿元。

业内分析看来,随着股份托管到期,控股股东易主后,没有了国资保护伞的仁东控股,后续借款渠道将大大收紧,包括其能否再向海科金集团以及银行类机构寻得资金一事,将再次打上一个问号。

巨额债务缠身

控股股东撤离的另一面,仁东控股还有一个巨额债务难题要解。

10月29日,仁东控股发布关于银行贷款逾期的公告,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因此发生兴业银行3.5亿短期贷款本金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形。该事宜很快引来深交所问询。

值得一提的是,从仁东控股对深交所问询的回应来看,该公司要背负的债务问题远不仅于此。

根据仁东控股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23亿元(含其他流动负债),有21.4亿元将在近三个月内到期。其中金融机构借款本息6.41亿元,经营性负债3.32亿元,还有13.27亿元为第三方支付业务产生的应付客户结算资金而确认的负债,属于非营运性负债)。此外,还有三个月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为8.15 亿元。

针对巨额负债,仁东控股曾称将加速业务资金回流、降低费用支出、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以及通过向大股东借款获取周转资金,从而偿还金融机构借款。

巨额债务问题是何原因造成?此次控股股东变更后,是否影响其资金周转?针对一系列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仁东控股采访,但同样未获得回应。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仁东控股控股股东变动、巨额债务缠身,表明其经营状况出现风险,需要重视和警惕。在她看来,背后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方面主要包括监管趋严、行业变革、疫情期间经济环境下行等,内因则在于公司合规方面存在短板,没有及时转型和调整业务等,会使公司经营放缓,遭受存量业务拖累,既会影响公司自身的声誉,也会因收到罚单而拖累经营业绩。

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同样称,“主要还是因为转型的资金压力比较大,同时融资渠道单一,而且受到疫情影响,支付业务相对萎缩”。

经营业绩承压

目前,仁东控股主营业务为第三方支付、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管理和互联网小贷,其中第三方支付是其支柱性业务。根据仁东控股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来看,该公司支付业务在总营收占比已高达八成,另自2019年至今,该公司已长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半年报显示,仁东控股营收达12.81亿元,同比增长115.72%;但归母净亏损近2000万元,同比下降164.55%。

另从三季报来看,仁东控股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仁东控股2020年1-9月实现归母净亏损2192万元,同比下降144.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13.26万元,同比下降83.96%。

“此次仁东控股仍旧延续了此前增收不增利的状况,增收不增利,主要源于成本或营收相关抵减项因素,例如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的上升,旗下支付机构收到监管罚单等都有可能是增收不增利的原因。”苏筱芮如是评价道。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仁东控股主要通过子公司广州合利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利宝”)提供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支付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银行通道手续费、第三方服务费等营业成本增高外,合利宝业务合规成本也在提高。就在近两年,合利宝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反洗钱不力、银行卡收单业务等问题,已四次收到央行开出的罚单。

据媒体报道,就在11月18日上午,合利宝官网、公众号均宣传母公司隶属于北京海淀国资委。但截至目前,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其已迅速删除相关宣传信息。针对此次控股股东变动及影响,合利宝公司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目前公司经营正常。

在王蓬博看来,合利宝支付业务经营多年,涵盖线上线下多个场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从股东变化来看,线下业务应该受影响较小,但线上业务潜在资源可能会受到影响。

苏筱芮则认为,控股股东变动,会对旗下支付业务造成影响。一方面,控股股东易主,可能会从战略层面影响支付业务的布局和走向,另一方面,债务缠身,可能会使得支付相关的机构合作伙伴有所顾虑,进而影响到公司经营。“不过控股股东易主这个事情也具有两面性,如果后续战略得当,不排除可能出现新的机会扭转颓势。”苏筱芮补充道。

多维困境何破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仁东控股曾在2020年半年报中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行压力加剧,国内经济及社会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作为多元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生产经营,通过拓展市场规模、创新业务模式、优化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中包括: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平台合作,报告期内,公司战略入股北京众签科技有限公司一事落地,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通过蚂蚁链等平台开展融资租赁创新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探索无人零售行业,研发无人零售支付解决方案等。

不过,在王蓬博看来,从目前看,仁东控股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利润增长点。如在技术成本和通道成本普遍高企的前提下,该公司也试图寻找跨境等方向来突破现有的业绩压力,但看来效果不是很明显,整个行业环境也对公司的转型造成了压力。

除了后续战略外,仁东控股亦在半年报中披露了金融科技业务市场竞争风险。包括商誉等资产的减值风险、因行业监管政策变化导致其业务受到不利影响的风险、金融科技业务市场竞争风险、系统软硬件及技术风险、客户的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经营风险。

针对后续发展,苏筱芮提出,建议仁东控股以合规为本,抓住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窗口期,在“多条腿”走路的同时,利用板块间的各自优势,协同集团层面进行金融科技生态圈的发展。

另对合利宝公司,王蓬博建议道,机构应收缩重点拓展场景和相关行业,打通行业后进行产业链深度融合,降低相应开发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0/1119/3767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