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垂直频道要闻中心文化频道 盘点2020年艺术与收藏市场(二) 琉璃厂的“冷与热”

盘点2020年艺术与收藏市场(二) 琉璃厂的“冷与热”

一直以来,琉璃厂是京城书画、文房用品及书籍交易市场的风向标。2020年,琉璃厂文化街与各行各业一样共同经历了市场的波澜起伏,在特殊的环境之下,琉璃厂入驻商业机构因所从事行业的性质、门类、质量的差异,最终呈现出不同的市场走势。11月末,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时看到,琉璃厂东西街道超140余家店铺基本均已恢复营业,呈现出普遍回温的态势,同时也存在着冷热不均的境遇:由于当代字画市场持续调整,中小型画廊面临着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以荣宝斋、中国书店、一得阁为代表的老字号企业,在保持固有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多线布局,正找补回上半年的缺失,高端字画市场和大众化的文房用品市场持续向好。

现场拍摄

失意的小画店

11月末,琉璃厂文化街正在寒冬中“回温”。北京商报记者在今年三度走访中了解到,琉璃厂东西两街道约有超过140家门店,2月底约不到20%营业,“五一”假期时已有半数开门待客。截至目前,主干道上多数门店均已开张。行人往来如织,外国游客三五人成群结队的身影也出现在街区。

与上半年冷清的街道不同,走在琉璃厂大街,可以看到一些小画店经营者们走出展厅,站在街道两旁开始频繁地“叫卖”。有人主动向北京商报记者推荐起数百元的低价字画及仿制品。谈及今年的字画行情,店主称:“客流量是大了,但市场不行,靠小作品走量维持。”可以看到,一得阁艺术中心的大楼岿然如初,但今年底商的画店频繁更迭。“虽然享受了房租减免政策,下半年也开始有了起色,但万元以上的作品还是难出手。”画廊主张先生表示,当代字画市场持续调整,中小型画廊面临着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

清秘阁画廊相关负责人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了这间大型画廊的运营成本:“房租与人工是最大的成本支出。一年基本房租150万元,加上装修与人员工资,一年成本支出在400万元左右。”有业内人士称,今年疫情冲击让很多民营画店亏损超百万,难以为继。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琉璃厂东街多处张贴了告示,文中显示,大栅栏观音寺片区老城保护更新项目工作正在实施,组织开展区属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改善、恢复性修建和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

由于琉璃厂东街以南的部分街巷涉及退租整治,一些小店也将就此离开琉璃厂。北京商报记者看到,胡同里一家名为傅宝斋的店面标出了“拆迁甩卖”的标语,门口整桶毛笔被标注为5元一支,以招徕顾客。店主表示,“今年生意不好,清仓后就不干了”。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观音寺片区项目申请式退租办公室的电话了解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政策宣讲期,暂不清楚退租整治后的规划。

“回春”的老字号

虽然疫情之下有不少店面在琉璃厂街来来往往,但多家老字号以不变的姿态见证了一年的冷暖。

与一些小画店靠“走量”为生不同,老字号荣宝斋的字画经营枝繁叶茂,单是8月的荣宝春拍就取得7.54亿元的成绩,使其一直都是琉璃厂西街最重要的符号。“高端字画市场回弹,荣宝斋库存精品表现尤其亮眼。这也是老字号立足的资本。”艺评人王晶晶表示。

当代字画仍“有待时日”,但宣纸采购已成批进行。红星宣纸门前,有顾客开车成箱拉货。红星宣纸北京旗舰店负责人朱世和告诉记者,售价在2000元左右的一刀的净皮四尺与特皮四尺目前最为常销。专业画家以外,书画爱好者成为最广泛的受众群体。

作为琉璃厂最早回归常态经营的文化企业,中国书店琉璃厂店经理刘易臣告诉北京商报记者:“8月底开始客流量回温明显,到了10月,因疫情锐减的营业额已经恢复到之前的50%-60%。‘双11’期间线上线下更有明显的增收。”

下半年,随着周边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与北师大附中的开课,也为中国书店带来了不少学生客群。“新生入学会选购一些必备的工具书或者课外读物,此外,零售业的金九银十也如期而至,各个读者群体也都活跃起来。”据刘易臣介绍,在疫情期间中国书店被迫缩减了线下活动,花更多人力对店内书目进行了精细化的梳理:“例如字帖,可能同质化的品类比较多。我们通过分析历年来的销售数据,清理一些滞销品及档次较差的种类,目的是为了在展陈上突出精品和高质量的书籍。”

经销遍及全国,线下批发渠道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墨界招牌企业一得阁靠线上零售弥补业绩。一得阁市场部经理王银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线上线下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但实际是互相补充。我们线上更多是一些零售端口,线下主要是批发端口。疫情影响了实体经营,但今年一得阁的线上零售端渠道已扩展开来。”王银博指出,一得阁上半年亏损较大,但下半年业绩已经基本与去年持平;从天猫客户的画像来看,女性消费者居多。

老街的新出路

虽然琉璃厂文化街的商业已在下半年复苏明显,但也有多位经营者指出,琉璃厂已是“此一时彼一时”:“此前国外旅行团、外地游客量非常密集,现在已经大不如前。”如何尽快抛却疫情的影响,重现古文化街的繁荣成为大小机构共同面对的问题。

对于老字号们而言,并不甘于“倚老卖老”。一得阁自去年以来新品频出,IP联名墨、艺术家定制墨、彩墨等接连上市。据王银博介绍,下一步将紧跟美育进中考等政策导向,一得阁也将针对学生市场做更多产品开发。“配合书法进课堂、‘国学热’的趋势,推出更多适合学生使用的产品。明年也将参与到少儿书法大赛的项目中去。”下沉到更广泛的受众成为一得阁新的方向。

面对老牌书店是否要向“网红”转型,或推出更多盲盒、礼品书等玩法,刘易臣表示,琉璃厂店应该避免与其他书店风格上的趋同,做自己的特色:“中国书店经营策略讲究‘一店一品’,琉璃厂店还是主要定位于以文学、历史等社科图书,艺术图书和古旧书的主题。”基于书店的专业化特色,刘易臣指出未来将持续梳理库存、优化展陈,并寻求线上线下的协调,在读者活动上加大投入。“今年可以说是中国书店在线上投入最多的一年,线上线下协调发展也是一道待解的难题。疫情期间,许多活动被迫停滞或缩减了规模,下一步我们将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线下主题活动,并通过直播扩大影响力。”

除了老字号企业的多样尝试,画廊主们也寻求着破解难题的路径。在清秘阁画廊负责人看来,当代纯艺术品会越来越难做,“市场中越来越被接受的是价格较低的装饰画、文创衍生品。书画经营的前景或许是商业化、大众化、电商化之路”。

北京商报记者 胡晓钰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0/1125/3772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