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垂直频道要闻中心文化频道 5地开启设计征集 红色文创能否成为新国潮

5地开启设计征集 红色文创能否成为新国潮

图片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官微

伴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以红色文化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也成为消费者、开发者的关注焦点。北京商报记者看到,近一个月来各地约有5场与红色文创主题相关的设计赛事相继推出,同时,拥有红色家底的名人故居、红色遗址等文博机构正在应势上新产品。分属为自主开发与合作授权开发的模式,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文创部门负责人、甘肃省博物馆合作方东方密语品牌总监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了红色文创开发的难点与经验。作为文创市场一个小的细分领域,随着更多企业、机构的进入,有业界人士断言未来3至5年或是红色文创市场的爆发期。

设计潮兴起

“五一”小长假紧随清明假期而来,旅游目的地以红色资源与“家底”引流的同时,文创消费的需求也随之上涨。

产品样式落伍、市场规模小,在业界人士看来,红色文创市场处于探索的起步期。同时,以举办创新设计大赛促进产品更新迭代正成为各地的共同打法。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内开启,征稿中的红色文创设计比赛约有5场之多,于浙江嘉兴、陕西延安、河南信阳、山东济宁、湖南益阳等地举办。

据了解,2021嘉兴红色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船精神”为主题,活动标榜立足嘉兴、面向全国,搭建文化创意资源对接平台,将于4月30日截稿,5月及6月进行评审与颁奖。几乎同期,革命老区延安开启了首届“延安故事”文旅创新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对外征集延安主题IP红色文化文创设计产品、“延安故事”城市礼物设计产品等。可以看到,多场赛事均鼓励和扶持参赛设计作品实现生产与商业的精准对接,推动创意快速成为商品,推进红色文化文旅消费新迭代。

除了接连不断的设计比赛,原本就拥有红色家底的名人故居、红色遗址等文博机构正在应势推出文创新品。此前以“鲁迅语录”产品出圈的北京鲁迅博物馆文创部门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馆于今年上新了“孺子牛”系列文创,包括丝巾、帆布包、棒球帽等品类,目前全馆约有8个系列200余种文创品。围绕红色文化,文创品开发以历史文献的文字内容呈现为主,还将有更多品类面市。“我们开发北大红楼用纸,以及笔记本等产品,将建党初期的故事和图案植入其中。”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的文创来自于馆内设计团队,设计人员具有鲁迅研究的学术背景。

4月13日,甘肃省博物馆官微发布了全新的“红色甘肃”文创套盒,包括典藏与限量两个版本,产品同样以笔记本、帆布包、笔等文具为主,附带以邮票、剪纸等内容。与鲁博自主开发的模式不同,产品由甘博与东方密语文创品牌合作推出。

起步期的困境

虽然上新不断、设计热起,但原有红色文创销路依旧以机构、景区的实体文创店为主。北京商报记者在淘宝电商平台查询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多个红色博物馆及景区代表看到,唯有香山革命纪念馆的文创通过“北京香山静宜园”官方店铺销售,其他均未开设网店。据鲁博文创部门负责人介绍,“除了线下文创旗舰店,目前仅在学习强国的线上商城推出过相关产品”。

面对“长期以来,红色文创为何难成大器”的问题,博物馆方面与开发者均谈到了文创开发的既有问题及难点。

东方密语品牌总监崔又心表示,“目前来看,市面上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形式较为单一。产品设计理念滞后、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部分产品开发未做到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没有将特有的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

对于名人故居来说,文创开发很多时候会涉及到对革命人物形象的使用。鲁博文创部门负责人表示,人物肖像的使用需要谨慎,妥善权衡严肃性与生动性,此外,名人后人对于其肖像也享有权利。谈及为何不采用外部合作与授权的方式推出文创内容,该负责人表示:“虽然也有不少机构寻求合作,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方。我们不能滥用授权和文化符号,力求出精粹内容和真正的品位与文化属性。”

对于名人肖像的使用问题,北京观妙律师事务所骆慧超提示称:“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这些权利在名人去世后都仍然存在。如果其肖像、名誉、荣誉受到侵害,其近亲属有权提起诉讼请求。文创的商用开发,文博机构需要经过亲属许可。”

在业界人士看来,红色文创并不能照搬古代文博文创衍生品的思路。

鲁博文创部门负责人指出,与古代的文物艺术品相比,红色文物多以文献、旧址为主,或者是革命者生前遗物,从美学角度讲,缺少文创视觉设计元素。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云也曾公开表示,近现代文物所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在数量上较少,原因很多:“不能按照古代文物的思路去做红色文创,比如直接从原文物提取视觉元素,做出来会比较生硬。只有真正挖掘出红色文化的精髓,与时代相结合,才有可能做出打动观众的文创产品。”

拓维新场景

尚没有出现繁荣之势,但2021年依旧被视为红色文创的机遇之年。

“目前红色文创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优秀的文创企业还没有进入市场,没有出现很多出圈的产品。我们期待红色文创潮流尽快来临。”在崔又心看来,未来3至5年将是红色文创产品的爆发期。

为了突破开发与销路的局限,朱晓云提出各机构可以形成联动的机制:“比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文物,在国博也有相似或同类的藏品,那就可以联手做一些产品,在两馆同时销售。”

在产业研究专家眼中,当下红色文创的消费场景局限在景区、文博机构、纪念场馆等,红色文创要想“叫好又叫座”,首先需要增加“座次”。“增进红色文化吸引力需要全面开拓它们的应用场景,这就需要大力拓展红色文创向生活领域的渗透,使红色文创与居家生活、汽车文化、手机文化、益智娱乐文化等领域全面融合,还要提高红色文创的时尚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鸣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同时提出,在文化产品形态不断丰富的当下,红色文化也必须走出单一产品形态的固有思维,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立体化开发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闫玉刚提出,“在开发之初,就应在对红色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代信息传播特征、不同受众接受习惯、不同产品类型,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创意谋划,将文化内涵、产品形态、传播路径、消费群体等纳入视野范围之内,充分运用AR、VR、沉浸式体验、互动式表演等表现手段,打造形态多样的红色文化产品”。据其介绍,《1927·广州起义》等沉浸式演出、《冲锋吧!红军》红色游戏、VR红色文化体验馆、“‘四大’会址红色游”等新型产品及模式接连涌现,对红色文化的多元化开发具有借鉴价值。

北京商报记者 胡晓钰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1/0414/3928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