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专题北京两会 独家专访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扎根基层

独家专访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扎根基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拓展互联网医疗应用”、“加强中医药传承和作用发挥”.....据悉,在村镇级的基层社区培养中医人才成为了中医药传承的关键。1月17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进入第四天,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北京中医研究所所长刘清泉在驻地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医药的传承需要扎根基层,把村医一级的中医人才梯队搭建起来,让医生“左手抓西药,右手抓草药”,更好地为农村老年人群在日常保健中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

现场拍摄

 

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顶天”“立地”

“如果把中医比作一棵大树,树根和树的主干相当于中医的历史,他很粗壮,也很疏通;它的分枝是我们的各县乡镇,它的树叶是我们的村医。但我们面临的现状是,树叶快没了。这棵树如何长大”刘清泉向记者描述了中医在我国村镇级地区的发展现状。

与此同时,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中药在新冠疫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中医药传承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缺乏人才。”刘清泉指出。

据刘清泉介绍,我国目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三类模式;“一类是本科生培养五年,毕业后去相对基层的区、县级医院;第二类是本科毕业后再读六年硕博,毕业后主要去向科研院所和大学,或者走向三甲医院。第三类就是“5+3”或九年本硕博连读,毕业去向和第二类差不多。”

刘清泉认为,最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需要带领中医药行业继续发展,而服务于老百姓的中医药人才则可以进一步下沉基层。

村医可以左手拿西药,右手拿草药”

在市属的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里,中医药人才的供给较为完善,但是到了村镇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则需要新的培养思路。对此,刘清泉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缩短向村镇级地区输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时间。把培养流程缩短到1.5年到3年。”

“我们乡村的医生,一手拿西药,一手拿草药就可以解决很多老百姓的问题。”刘清泉认为,扎根农村地区的中医药人才重点是实用技术的培训,可以解决很多农村地区的村医缺口。”在过去的4-5年里,刘清泉走访了北京的延庆区、顺义区和平谷区,河北内丘县、张家口市,内蒙古通辽地区、扎兰屯地区等农村区域,总共培养了600名村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刘清泉谈到,虽然目前没有可以招收3年中医药专业的学制和学校,但推动这件事实施是可落地的。“可以联合制定培养相应的选拔人才机制,确定进行集中培训,并提供结业证书。让他们持证上岗。”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文并摄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3/0118/4644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