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汽车链向“智”重塑造
汽车链向“智”重塑造
换上唐装、中文开场……英伟达CEO黄仁勋成为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首日“顶流”。而今年第三次来华的他,对于比亚迪、“蔚小理”等中国汽车品牌的如数家珍,以及密会小米创始人雷军并想买辆小米汽车的愿望,则让链博会上的智能汽车链成为焦点。
7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在链博会现场看到,智能汽车链正加速重构。与传统车展以整车为主的“秀肌肉”不同,链博会上呈现的智能汽车链,更像是一堂“解构课”。从一枚芯片到一块电池,从一台电驱系统到整车下线,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全链条上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被全景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一辆智能汽车以万计的零部件数量,不仅检验整车企业的制造能力,更考验链上各企业间的协同能力。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汽车链上的每颗“螺丝钉”均扮演着关键角色。
协同效应跑出“中国速度”
在链博会特斯拉展台上,占据C位的Model“3Y”组合,依然扮演引流的角色。而在两款全球热销车型背后,特斯拉也通过V4超级充电桩、二代人形机器人、电池系统等传递其智能化的综合属性。其中,为增强展示效果,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旁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机器人在研发中心的应用场景,以此呈现特斯拉在智能化制造环节的提升。据了解,按照特斯拉的规划,今年二代人形机器人将在美国超级工厂投入使用,明年起将进行大规模生产。
同时,通过展台上的大屏幕,特斯拉还将超级工厂的生产实景“搬”进链博会,更直观地展现高效生产及供应链的协同能力。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特斯拉全球累计产量超800万辆,其中半数产自上海超级工厂。据了解,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超95万辆,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而其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超400家,其中60余家已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约30秒便有一辆整车下线。”特斯拉相关人士表示,这样全球领先的效率,不仅跑出“中国速度”,也展现出中国智造的协同优势。特斯拉期待通过链博会深化与中国供应商的共生共赢关系,共同制定全球绿色供应链标准,并探索AI在智能制造、电动车、能源管理、人形机器人行业中的创新应用。
相比通过供应链协同持续提速整车制造的特斯拉,东风汽车则将供应商直接拉入自研队伍中,共同推进国产芯片研发。其中,在本届链博会上,东风汽车展台上展示出核心控制器及自研芯片。据东风汽车相关人士介绍,本次参展的三款自研芯片,分别为微控器芯片、高边驱动芯片和H桥驱动芯片,目前高边驱动芯片已成功搭载左右车身域控制器上,并在东风风神、东风纳米等品牌车型上落地。据了解,2022年,东风汽车便牵头联合中国信科等8家单位发起成立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通从“需求定义”到“落地量产”的闭环链条。上述东风汽车相关人士表示,该联合体中,除东风汽车外,还包括芯片设计商、一级供应商等。
材料创新破瓶颈
进入智能汽车时代,整车企业希望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提升效率并控制成本,供应商则通过不断创新,助力车企制造出更智能的产品。
在本届链博会上,全球电池材料企业贝特瑞发布“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以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存储性能。据了解,相较常规石墨,该方案可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20%,休眠情况下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存储性能提升率可超25%。“硅基负极是突破锂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但材料协同问题一直制约其应用。”贝特瑞技术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i石墨从石墨端创新入手,为硅基负极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之一,其材料应用、技术路线发展备受关注。除材料企业外,本届链博会上,宁德时代则集中展示钠新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当家”产品。早在2021年,宁德时代便推出钠离子电池,常温下15分钟即可充满80%的电量。今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以及蓄电池产品——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据了解,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使用寿命突破八年,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61%。宁德时代相关人士表示,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突破材料本身的性能边界,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推向大规模量产,凭借钠的本征安全和丰富储量,将有效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推动能源利用从“单一资源依赖”迈向“能量自由”。
此外,业务范围覆盖燃油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电子驱动等技术的供应商巨头——博世,面对汽车产业转型,同样在智能化方面不断加码。博世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等前沿领域发展迅猛。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汽车产品迭代速度快,使中国汽车产业持续释放创新动能。本届链博会上,博世集中展出智能集成制动系统、智能解耦制动系统(DPB 2.0)与ESP 10组合方案等。博世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本届链博会的参展展品,均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而推出的本土化创新成果。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如何持续提升车辆续航表现,并保证动力电池的稳定和安全,一直是外界关注的话题。因此,供应商的持续创新成为关键。一款智能电动车是供应商和车企共同努力的结果,缺一不可。
AI促车链格局生变
随着AI、大模型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汽车链上也迎来众多“新面孔”。
在本届链博会智能汽车链展区,一只在车身构架旁举着“大相机”的机械手臂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这是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比特”)展台上的“PaintPro”漆面缺陷检测以及磨抛修复系统。
据视比特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修复系统主要是面向汽车涂装车间的车身漆面缺陷检测及修复场景,融合视比特自研3D偏折成像及AI检测技术,通过多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整车漆面缺陷的全流程、自动化在线检测修复。
“该系统依托视比特坤吾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新车型的快速部署,同时兼容多种车型和颜色混检,能有效克服涂装车间人工检测与修复效率低、一致性差的问题。”上述工作人员称,去年二季度,“PaintPro”系统正式在国内一家车企的涂装车间落地。与人工相比,漆面缺陷的流出率大幅下降。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狂奔与智能化产业升级,车企正面临双重核心挑战。其中,一方面,关键部件传统接触式检测效率低下、反馈滞后、人工装配误差率高;另一方面,多车型共线生产已成常态,但传统机械工装切换耗时耗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钟师认为,随着AI与汽车业加速融合,算力、算法、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技术正被应用到制造环节,帮助车企提升效率。
一位行业内部人士表示,随着技术科技的提升,车辆生产创新、车企制造生产与智能化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众多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正陆续加入汽车供应商阵营。
普华永道发布的研报显示,此前整车制造商位于金字塔顶端,仅需负责车型开发设计、整车组装。零部件企业负责零部件模块化、系统化开发设计制造,提供技术和产品,相应分为一级、二级及N级供应商,整车厂通常仅需关注一级或二级供应商。当前整个供应链随着汽车“新四化”而呈现多主体同时参与,整车企业可能会与供应链最上游企业在技术导入、芯片供给或系统成本控制领域直接合作,传统各梯队供应商格局正发生巨变。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
责任编辑:王巍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0718/5635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