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垂直频道公司研究新闻中心医药频道 多个知名品种被点名!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风暴来袭

多个知名品种被点名!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风暴来袭

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正在全国范围内密集展开。近期,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多地发布通知,对挂网销售的中成药价格进行专项治理,要求相关生产企业对价格虚高产品进行调整,多家知名中药企业的产品被列入治理清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覆盖全国的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将使中成药从“政策避风港”转入“阳光化竞价池”,标志着中药行业正式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长期依赖高定价、高营销费用模式的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促使整个中成药产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工艺创新和真正的临床价值。

截图来自于广西药品集团采购服务平台

多地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

7月24日,广西药品集团采购服务平台发布《关于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为进一步规范中成药挂网价格管理,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根据《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要求,针对169个高价中成药开展挂网价格治理工作,要求相关企业以“省内最小每日费用”为基础折算红标、黄标包装价格,并于7月30日前完成中成药挂网价格调整。

此外,7月23日,黑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通知称,开展部分挂网中成药、未过评仿制药价格风险治理工作。根据其披露的中成药风险价格药品目录,价格虚高的中成药共123个,每日费用与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的价差倍数最高可达超915倍,为吉林省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生存的小活络丸。

而再早以前,河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多地均已开始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工作。

据了解,《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于7月9日发布。该文件显示,经初步测算,当前全国挂网的8.8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要求各省(区、市)引导相关企业主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或依本地区挂网规则采取相应措施。

中药市场一直存在部分药品价格虚高、同种药品价差大的现象。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家中成药药企在生产药品时使用的原材料可能价格不一样,所使用的原材料品质也可能存在差异。此外,中成药所使用的原材料本身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诸如自然环境因素、产量、市场供应量等都会影响价格的波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给出了四点解释。邓勇表示,一是成分不同,如生脉饮口服液,用党参做原料和用红参做原料成本不同,价格也会有差异;二是剂型不同,如独一味有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剂型,滴丸、软胶囊因工艺等原因价格通常较高,但部分产品价格差异超出合理范围;三是质量标准差异,部分企业质量标准高,生产成本也高,价格相应较高;四是市场因素,中成药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且可能存在市场炒作等情况,导致价格虚高。

多个知名品种被点名

根据各地发布的治理清单,其中不乏知名药企或是知名品种。

从中成药品种来看,小柴胡颗粒、牛黄解毒片、板蓝根颗粒、安宫牛黄丸等临床常用中药均有所涉及。

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网公告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专门“点名”板蓝根颗粒,要求各企业需对照板蓝根(无糖型)药品说明书:1—2袋/次,一日3—4次。依据“中成药日治疗费用不高于5元”的原则,日治疗费用低于5元的,价格治理按5元计,即5元,8袋/日,每袋0.625元。按照药品差比价规则(无糖型/有糖型=1.1),准确计算板蓝根颗粒(有糖型)的制剂价格和包装价格。

从“点名”企业来看,不乏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或是虽未上市但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的药企。诸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披露的治理清单中,包括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济堂”)生产的香砂养胃丸、阿胶、柏子养心丸,太极集团子公司生产的牛黄解毒片、川贝枇杷糖浆、人参归脾丸等;吉林省披露的名单中,同样也有宏济堂生产的柏子养心丸,此外还包括华森制药的小儿咽扁颗粒、广誉远子公司生产的西黄丸等。

值得一提的是,A股上市公司科源制药正在筹划收购宏济堂99.42%股权。根据科源制药6月30日公告,深交所已受理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在邓勇看来,对于相关企业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价格调整压力,利润空间受到一定压缩,尤其是那些原本产品价格虚高的企业。但从长期看,有利于规范市场环境,促使企业通过优化成本、提升质量等方式增强竞争力。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宏济堂官网披露的联系电话进行采访,不过电话未有人接听。     

将重塑行业生态

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针对中成药挂网价格的整治工作,将有效规范药品价格,并对中成药行业产生良性影响。

现如今,“带量采购+挂网治理”的组合模式已成为规范药品价格的关键路径。带量采购通过规模效应实现“以量换价”,而挂网价格治理则针对性地解决未纳入集采或集采非中选但价格显著偏离合理范围的药品问题,两者协同作用,共同挤压流通环节的不合理溢价。

数字经济学者、壹通数字技术首席公关官罗富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治理是医保“价格发现”机制的延伸,中成药从“政策避风港”转入“阳光化竞价池”,标志着中药行业正式进入“成本+疗效”双维定价时代。  

在天使投资人郭涛看来,本轮治理是医保基金可持续性与药品合理定价机制重构的关键实践。通过设定“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硬约束,直击中成药长期存在的价格泡沫问题,体现医保部门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管控的战略转型。此举既回应社会对“神药”“天价药”的质疑,又为集采腾挪空间,倒逼企业剥离虚高的营销成本。

郭涛进一步表示,长期看,合规能力强、具备成本优势的头部企业将主导市场,中小药企若无法实现生产规模化与质量标准化可能存在被淘汰风险。行业层面将加速洗牌,淘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仿制品种,促使资源向经典名方、独家品种集中,推动中成药从“营销驱动”向“学术驱动”转型。

面对治理带来的价格压力,药企转向院外零售市场这一应对策略的空间也在收窄。“药企虽然可以更多拓展院外零售渠道,但随着门诊统筹药店也将被纳入挂网采购,院外处方药市场已经很难再成为药企的避风港。中成药企业需要拓展其他产品,创新药和大健康产品将是主要方向”,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0727/5643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