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垂直频道公司研究新闻中心快消频道 合作初普美容仪,“械+妆”会是贝泰妮的增长密码吗?

合作初普美容仪,“械+妆”会是贝泰妮的增长密码吗?

经历多次中国代理商更换、降价大甩卖;陷入品牌跑路舆论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品牌初普再次回到公众视线,这一次是被传出与国产美妆贝泰妮进行合作。“贝泰妮将与Tripollar初普(以下简称‘初普’)开展合作,并正在为初普组建专业运营团队,这个消息将在不久后宣布。”8月4日,一位家用美容仪行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出贝泰妮将与初普合作的消息。

为进一步证实消息准确性,北京商报记者从接近贝泰妮内部人士处得到确认。根据接近贝泰妮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双方合作,是贝泰妮构建“械+妆”家用皮肤医美体系的探索。

二者的合作被认为是各取所需,贝泰妮需要增长点来破局,而初普需要靠谱的运营者来拿回市场。但这场看似双赢的合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今,家用射频美容仪监管趋严而初普尚未获得相关资质,加上初普相关产品曾多次出现质量问题,这场合作能否实现双赢还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官网截图

战略合作初普

消失很久的初普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是因为与贝泰妮合作的消息流出。

关于初普和贝泰妮合作模式,行业内有着各种不同的猜测。一位从事家用美容仪业务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初普中国区业务应该是出售给了贝泰妮。”另一位来自初普前中国代理商的内部人士给出的信息则是,“之前计划的是中国区初普出售给贝泰妮,但最后双方谈成什么样也不是很清楚”。

“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这是北京商报记者从接近贝泰妮内部的人士处获得的信息。“贝泰妮与科医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将用‘初普’品牌构建‘械+妆’的家用皮肤医美体系。”一位接近贝泰妮内部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上述人士提到的科医人为初普的母公司。根据公开资料,全球医美巨头科医人成立于1966年,是一家高科技医用激光设备供应商,在激光、强脉冲光(IPL)和射频(RF)能量技术开发和创新商业化领域颇有知名度。2015年科医人收购了初普创始公司Pollogen公司,成为初普背后实际的掌控者。初普被科医人收购后,依托其50余年的射频技术研发经验,将专业医美技术(如热玛吉/光子嫩肤等)家用化。

根据公开资料,2014年初普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前后被众多消费者熟知,并被冠以“贵妇级”家用美容仪的称号。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初普在中国GMV接近10亿元;在2019年至2021年间连续三年位列天猫“双11”面部美容仪器销量榜前三名。

美妆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特定的产业结构角度来看,“医美+生美(生活美容)”是产业体系组合。贝泰妮在“生美”赛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涉足“医美”赛道是战略定位的选择。“贝泰妮选择和初普合作是‘资源整合’的一种策略,这是一项‘优势互补’的合作。对于贝泰妮而言可以降低风险,对于初普而言可以拓展渠道。”白云虎补充道。

各取所需

2025年一季度,贝泰妮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业绩报表,其中,净利润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八成。再看过去的2024年以及2023年,贝泰妮的表现依旧难言乐观——净利润连续下滑两年。这样的业绩表现被认为是,曾经凭借敏感肌品牌薇诺娜的火爆而大杀四方的贝泰妮正在落入窠臼。

如今,国货美妆斥资营销换销量的时代已经过去,贝泰妮需要新的模式让自己走出瓶颈。

再看初普,在2020年前后火爆一时,但在2022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其中明确将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作为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这意味着家用射频美容仪想要上市销售,需要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资质。随后初普的发展明显受到影响,在家用美容仪规定的两年缓冲期(截至2026年4月)内,初普经历了中国区总代理商的更换,线上店铺关闭、降价大甩卖甚至传出品牌跑路的消息。再加上在中国市场这几年,初普产品安全问题及宣传方面问题频出:如早在2020年11月,电商公司美腕安排旗下主播在淘宝推广“初普stop vx美容仪”的直播过程中,使用“全脸激活胶原蛋白、提拉紧致、提拉淡纹,效果巨明显,坚持用了一个月,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热玛吉,效果真的很可怕很神奇”等用语,被相关部门认定虚假及引人误导的违法宣传行为,对美腕公司处以30万元的罚款,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随后在2020年12月,因李佳琦在直播间宣称初普美容仪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被质疑“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质疑其安全性。随着负面舆论的发酵,初普的声量减弱,而近一年以来其几乎淡出大众视野。

“面对增长瓶颈,贝泰妮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拓展更多的业务吸引更多消费者。而初普需要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合作来重塑自身的市场地位,并共同探索新的增长点。”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认为。

江瀚同时表示:“尽管初普在过去因监管问题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但其在家用美容仪市场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仍然存在。贝泰妮与初普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初普已有的市场认知度快速进入这一新兴领域。其次,贝泰妮可以通过严格的品质控制和透明的宣传策略帮助初普改善品牌形象,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

能否双赢?

基于自身发展的放缓,贝泰妮一直在通过投资以及收购手段拓展自身业务,寻求新增长。如在今年2月,贝泰妮通过控股悦江投资(持股51%)间接收购了原属资生堂旗下的‌姬芮(Za)‌和‌泊美‌两大美妆品牌。随后在5月,贝泰妮旗下全资子公司海南贝泰妮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身体护理品牌浴见BATHFEEL母公司长沙浴见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进入身体护理领域。

此番合作初普,更像是贝泰妮业务拓展战略中的一环。以“械+妆”为主的发展体系是贝泰妮近两年的发展主线。贝泰妮旗下高端功能性品牌AOXMED,主打抗衰与术后修复产品,该品牌早就通过“械妆联合”的方式为医美机构补全抗衰治疗的解决方案,已经覆盖600余家医美院线机构。此外,根据天眼查信息,贝泰妮于2024年7月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家用射频美容仪的射频控制系统”。2024年11月,贝泰妮公示了一项专利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射频美容仪专用泛红舒缓免洗凝胶及其制备方法”,目前还在申请阶段。

随着医美、轻医美甚至医疗器械市场的不断繁荣,不少美妆品牌有意入局,如丸美股份、上海家化、珀莱雅等品牌相继推出械字号敷料;而欧莱雅等通过收购医美巨头股份以及投资医美机构进入“械+妆”的发展体系。此番贝泰妮涉足家用美容仪领域,似乎也是在顺应美妆行业寻增的趋势。

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初普母公司在射频技术领域深耕多年,拥有多极射频等先进技术。贝泰妮可借助合作快速吸收先进射频技术,缩短自身在美容仪研发层面的时间成本,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丰富自身在医美器械领域的技术储备,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初普此前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热度,即便当前声量减弱,但仍有一定的品牌资产和用户认知度。贝泰妮借助合作可利用初普品牌快速切入家用美容仪市场,相较于自身重新打造一个美容仪品牌,能节省大量市场教育和品牌推广成本,快速打开市场局面。

但这一定会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吗?

2022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家用美容仪新规后,给了家用美容仪品牌两年缓冲期,截止时间为2026年4月。截至目前,缓冲期时间所剩无几。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初普尚未拿到三类医疗器械资质。此外,初普此前因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问题被消费者质疑,不少消费者表示初普产品存在高温烫伤等问题。

与贝泰妮的合作,能否帮助初普拿到资质以及在口碑方面、产品安全管控方面有所改善,或许是这项合作能否双赢的关键。

白云虎分析认为,贝泰妮从功效护肤切入产业并获得了阶段性成功。但从目前来看,贝泰妮还缺乏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这一角度出发,贝泰妮选择延展相关赛道,合情合理。但家用美容仪类目的安全本身是“敏感话题”,加上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这些都让贝泰妮的进入没有那么简单容易。

“贝泰妮未来发展的方向除了切入‘医美’赛道外,在‘生美’领域应该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借助其在医药领域的科研力量,加强对中国特色植物或中国成分的挖掘和开发是关键。同时强化其在功效护肤领域的硬核科技竞争力也会是更优选择。”白云虎补充道。

北京商报记者 张君花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0804/5651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