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垂直频道财经新闻中心金融科技频道 清算管理顽疾难除,快钱支付年内三度被罚,股东变更仍在进行时

清算管理顽疾难除,快钱支付年内三度被罚,股东变更仍在进行时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这家支付机构再度被罚。8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日前披露的罚单显示,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钱支付”)河南分公司因违反特约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共计40.800578万元。

图片来源:人民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罚单已是快钱支付年内第三次被罚,违规事宜也均涉及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具体来看,4月11日,快钱支付山东分公司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罚款2万元;7月7日,快钱支付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被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警告并罚款625万元。

结合定义来看,支付清算是指金融机构通过特定工具与流程实现资金转移及债权债务清偿的金融服务,核心功能包括处理支付指令、计算应收应付金额及完成资金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支付机构作为一大参与主体,根据支付指令进行资金交换和计算,而该部分业务也是支付机构受罚的“重灾区”。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快钱支付在年内三次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处罚,这说明其在该领域存在管理漏洞和短板,也反映出快钱支付内部风控管理不完善,急需治理和整改。若持续因相同原因被处罚,将引起监管部门更多重视。而若是整改不力且违规行为持续存在,监管部门短期内可能施加更严厉的处罚。

对于支付清算领域违规事项高发的情况,王蓬博进一步分析指出,支付业务涉及场景多、交易量大、交易规模大、操作流程长,客观上增加了执行相关规定的难度,但支付行业发展至今,理应建立完善的操作、治理体系。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支付行业竞争激烈,部分机构为抢占市场、争夺用户,可能对不合规的资金流向或对用户的审核不够严格和规范。

回归到快钱支付本身,除了本次罚单外,不久前快钱支付的股权转让迎来新进展。7月22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指出,计划以2.4亿元收购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钱金融”)30%股权,本次交易聚焦的正是快钱金融所持有的快钱支付这张支付牌照。

在围绕快钱支付股权转让的讨论中,公司的合规建设是重要部分。不仅是年内三度受罚,2022年以来,快钱支付频频收到监管罚单,其中不乏千万元、百万元级别的大额罚单,累计处罚金额超过1700万元。

对于本次被罚所涉的具体事宜及整改情况、股权转让的最新进度,北京商报记者向快钱支付方面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在支付牌照即将迎来变更的重要节点,快钱支付更需要做好支付清算、商户风控等基础合规工作,在明确内部分工的同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对标监管指出的问题及自身合规薄弱点,不断完善安全防线。

王蓬博同样强调,快钱支付在完成股权转让后,要强化公司治理并加强商户管理。新股东应明确自身责任和定位,避免因股东格局复杂导致公司治理混乱,确保合规政策有效执行。同时,严格审核特约商户资质,建立健全商户分类巡检机制,健全清算系统,确保资金流向可追溯,交易信息真实完整。还应加强员工合规培训,增强员工合规意识和业务水平。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0806/5654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