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刊 公募二季报透视:头部效应强化,华夏基金演绎“大象起舞”新范式
公募二季报透视:头部效应强化,华夏基金演绎“大象起舞”新范式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推动公募基金加强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在监管导向与投资者需求双重驱动下,公募行业正加速从“销售导向”卖方模式向“客户中心”的买方模式转型。刚刚披露完毕的二季报,恰为观察这一转型提供了清晰注脚——头部机构凭借生态护城河与专业积淀持续领跑,其中华夏基金的综合表现,演绎了大型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头部效应深化
规模与盈利双领跑
行业分化态势在二季报中愈发清晰。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86家公募实现规模增长,其中华夏、易方达、嘉实、富国4家头部机构规模增量均超千亿元。华夏基金以3119.37亿元的规模增量居首,更首次突破2万亿元管理规模大关;在5000亿元以上头部梯队中,其14.86%的增速位居第一,凸显“大象”的增长动能。
盈利端的领先更具说服力。二季度华夏基金旗下公募产品为投资者赚取300.92亿元净利润,不仅是全行业唯一突破300亿元的机构,更印证了其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客户收益的能力。
业绩维度同样亮眼。据国泰海通证券统计,截至二季度末,近一年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中值为15.92%,华夏基金以17.12%的平均收益在大型基金公司中位居首位,与中欧、嘉实、广发、工银瑞信等头部机构共同构成“业绩领跑组”,展现出头部机构在权益投资领域的硬实力。
ETF引擎持续发力
从产品矩阵到生态护城河
非货管理规模的增长态势,进一步印证头部机构的赛道掌控力。二季度全市场非货规模增长近1.29万亿元、首破20万亿元,华夏基金以1206.75亿元的增量居首,与易方达成为仅有的两家增量超千亿的机构。
这一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仍是ETF的持续爆发。华夏基金二季度非货币ETF规模增长1048.10亿元,总规模达7513.11亿元,继续领跑行业。
领先并非偶然,而是20年深耕的厚积薄发。作为境内首只ETF的诞生地,华夏基金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全品类布局的厚度:截至6月末,旗下110只非货币ETF构建起业内最齐全的产品矩阵,覆盖核心宽基、行业主题、商品、境内外市场及策略指数等多元类型,其中百亿级ETF达12只,数量居行业首位。
更具突破意义的是其生态化探索。从服务千万用户的“红色火箭”小程序,到升级“LetfGo”资产配置服务,华夏基金将ETF从“交易标的”转化为“服务载体”,通过降低投资门槛,推动ETF工具从机构专属走向大众理财,构建起生态护城河。
投研体系赋能
全谱系业绩彰显专业深度
若说ETF是规模增长的“显性引擎”,投研体系则是业绩持续的“隐性根基”。2025年上半年A股结构性行情中,华夏基金在多元赛道的业绩爆发力尤为突出。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基金以72.16%的收益率跻身全市场上半年业绩(除QDII)前三,其近三年收益率更达175.64%,位居全市场第一。在固收+领域,华夏磐泰A摘得“偏债混合型基金”近三年业绩冠军,华夏新锦绣A位列“灵活配置型基金”第二。
在QDII领域,华夏纳斯达克100ETF近三年业绩位居QDII偏股型基金第二位;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A人民币、华夏海外收益A人民币、华夏海外聚享A更是包揽QDII偏债型基金近三年业绩前三名,凸显全球资产配置能力。
在FOF领域,华夏保守养老A在FOF基金近三年业绩榜中位列第六。在量化投资领域,华夏智胜先锋A、华夏智胜价值成长A均跻身量化基金前20。
全谱系业绩亮眼的背后,来自华夏基金多年构建的投研体系支撑:秉持“研究创造价值”理念,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专业扎实、风格互补的投研团队;通过投研一体化平台打破内部壁垒,结合科技赋能提升研究转化效率,让深度研究真正转化为客户收益。
当公募行业从“比规模”转向“比质量”,华夏基金提供了清晰路径:以ETF生态构建核心赛道护城河,以深度研究夯实业绩根基,以服务创新沉淀客户信任。这种“产品—业绩—服务”的战略闭环,印证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规模是价值创造的自然结果,而非终极目标。新“国九条”推动行业向财富管理本源回归的背景下,华夏基金的实践恰是公募从“大”到“强”的缩影:当机构真正将投资者利益置于首位,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价值,“大象起舞”便不是偶然的市场故事,而是长期主义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武杉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0807/565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