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支付收单外包管理再升级
支付收单外包管理再升级
支付生态版图中,收单外包机构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长期以来,该领域乱象丛生,一度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如今,随着多方的一系列治理动作,支付收单外包管理也迎来全方位“升级”。
就在9月15日,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整合优化旧有系统后打造的“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业内认为,在协会多措并举之下,收单外包管理成效初显,新平台的上线,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收单外包服务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化发展迈进。
新版收单外包备案平台上线
支付收单外包管理再上新台阶。
9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协会此前发布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管理,提升行业自律管理效能,协会对外包机构备案管理系统、外包机构登记及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外包机构评价系统等系统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建设了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平台,而这一平台,已正式于9月15日上线运行。
从具体功能来看,平台具备外包机构备案、合作信息登记、风险信息共享和自律评价等功能,可客观、准确、完整记录外包机构基本情况、服务合作状况、风险信息等;对于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收单机构”),可支持用户管理、合作外包机构信息登记、风险信息录入处置及评价评分等操作。
此外对外包机构,则开放用户注册、备案申请、合作信息录入、业务数据定期报送、备案信息更新及备案证明下载等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合作外包机构数量较多的收单机构,协会特别提供API技术接口规范,收单机构可自行开发相应接口,通过接口方式,将符合要素格式标准的信息和资料报送至平台。API技术接口支持外包机构信息登记、自律评价、风险信息共享等功能。
针对新平台推出考虑和特点,北京商报记者向协会方面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不过,不久前,协会曾在官网表态,将加快推动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平台建设上线,为外包机构备案、业务数据报送和信息变更提供支持,提升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质效。
“此举可以说是出于提升行业治理效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信息共享与透明化的综合考虑。”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评价,协会将备案、登记、风险共享、自律评价四大功能集成于统一平台,意在解决以往系统分散、数据割裂、信息滞后等问题,实现对外包机构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协会优化收单外包备案服务平台,既是顺应收单外包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能够为收单机构、合作外包机构提供更为高效、规范的功能服务,其中定期报送业务数据信息、合作外包机构评价评分等对合作外包机构选择决策较为关键的重点功能需要重点关注。
“其中,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和自律评价体系尤为关键,前者可及时曝光违规行为,形成约束效应;后者则通过量化评分,引导收单机构优选合规服务商。”王蓬博进一步说道。
从被动合规向主动治理转变
业内认为,新平台的上线,是协会近年来加强收单外包管理的重要延续。此前,协会在收单外包领域治理便已取得多项进展。
自2020年以来,协会已探索建立了外包机构备案管理机制,主要为提高外包服务市场信息透明度,强化支付外包服务市场治理,打击治理涉赌涉诈、网上售卖POS机、套码套现等违法违规支付行为。
结合多年探索,2024年协会制定发布了《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作为收单外包服务管理的基本制度。今年6月,协会再次发布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以下简称《备案规范》)和《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评价规范》),作为《管理办法》配套自律规范,进一步细化外包机构备案管理具体内容、标准和程序。
王蓬博认为,不管是新的自律规范还是新建设的平台,核心目的在于系统性解决长期困扰收单市场的突出乱象与结构性痛点。此前,外包市场存在机构准入无序、合作信息割裂、风险传导隐蔽、责任认定模糊等问题,导致一机多商户、虚假商户、套码跳码乃至电销网销POS机具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其根源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与管理闭环缺失,收单机构难以全面掌握外包商实际展业情况,行业缺乏统一的风险预警与联合惩戒机制。
王蓬博进一步称,新规定和新平台通过整合备案、合作登记、风险信息共享及自律评价四大功能,提升了行业自律管理的精细化与协同性,更强化了收单机构的主体责任,推动外包管理从被动合规向主动治理转变。
协会称,下一步,还将持续加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行业自律管理,不断提升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合规经营管理能力,助力行业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重拳之下行业乱象收敛
重拳之下外包问题有所收敛,但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目前,支付收单仍存在电销、网销等乱象,例如,仍有外包商人员通过电话向个人用户推销POS机的行为,另在短视频平台,仍有极少数账号通过发布办理POS机加微信等方式导流,甚至有个人账号顶着机构LOGO的头像进行POS机营销推广。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来,也有头部支付机构多次发文称遇到冒用事件,大多是服务商假冒支付公司官方名义进行业务拓展及商业合作等。
“这些大多是个人或者外包服务商所为,但实际上也是由于现有的分润和交易模式,导致低质冲量的情况普遍存在,部分收单机构为追求短期交易规模,对外包商管理流于形式,默许甚至纵容其采取激进营销手段。”王蓬博分析。
王蓬博进一步称,外包备案管理正是破解此困局的关键抓手,通过平台强制登记合作关系,可实现责任穿透;风险信息实时共享机制能让违规行为快速曝光并被全行业预警;而自律评价结果若与收单机构监管评级或业务准入挂钩,将倒逼其审慎选择和持续管理外包商。
苏筱芮同样称,当前收单外包领域确实仍存在一些乱象,部分为支付机构所合作的收单外包机构所为,部分则为一些不具备资质、打着官方旗号的账户故意欺诈网络用户。从合作模式看,支付机构通常会针对合作的收单外包机构展开系统化的合规培训,并明确合作业务的奖惩机制,从市场层面推动收单外包机构的优进劣出。
对此类乱象治理,苏筱芮认为,除了持牌机构通过发声明、发风险提示来对此类“李鬼”打假之外,也可从行政乃至司法等角度,对侵害持牌机构声誉、侵害用户权益的不法机构加大打击力度。
针对收单规范治理,王蓬博建议,后续也可建立消费者投诉与外包商风险信息的自动关联机制,提升问题溯源效率,也应该鼓励收单机构运用AI、大数据等方式提升风控模型,对异常营销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拦截。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责任编辑:武杉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0916/5700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