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垂直频道公司研究新闻中心上市公司频道 研发费用率走低、与东岳集团关系复杂,未来材料闯关科创板
研发费用率走低、与东岳集团关系复杂,未来材料闯关科创板
作为2025年第二批IPO抽查企业之一,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材料”)的IPO进程也一直走在聚光灯下。进入问询阶段逾三个月后,未来材料科创板IPO再迎新进展,公司近日对外披露了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冲击上市背后,未来材料2024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不过,未来材料表示,今年1—6月,公司业绩下滑趋势已放缓。除了业绩波动之外,未来材料2024年的研发费用也在下降,研发费用率同步走低。与此同时,纵观未来材料招股书,东岳集团出现次数较多,旗下子公司既是未来材料股东又是未来材料大客户、供应商,这种关联采购、关联销售情况也遭到了上交所重点追问。
上半年业绩下滑趋势放缓
10月2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未来材料科创板IPO对外披露了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据了解,未来材料主要从事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其关键材料、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27日获得受理,当年7月18日进入问询阶段。
在IPO申报获得受理前,未来材料营收、净利于2024年均出现明显下降。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24亿元、7.21亿元、6.4亿元、3.49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43亿元、2.3亿元、1.65亿元、9266.91万元。其中,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5%以上。
未来材料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2023年下降,主要系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相关产品受行业产能增加,竞争加剧,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下降所致。今年1—6月,公司业绩下滑趋势已放缓,未来公司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较低。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IPO申报企业而言,净利润的波动本身并不直接决定其申报的成败,但它是监管机构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性和成长性的重要指标。如果公司能够合理解释净利润波动的原因,并展示其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和稳定的业务模式,那么这种波动对申报进程的影响是有限的。
分产品来看,2025年上半年,未来材料高性能含氟功能膜、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及其衍生材料销售金额分别约为8557.46万元、2.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4.83%、75.17%。
主营业务毛利率方面,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高性能含氟功能膜毛利率分别约为38.21%、52.61%、62.17%、67.17%,逐年增长;不过,公司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及其衍生材料毛利率分别为50.02%、56%、41.34%、31.42%,于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接连大幅下降。
研发费用率走低
作为科创板IPO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是衡量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未来材料研发费用率接连下降。
数据显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6029.5万元、8864.13万元、6107.4万元、3100.6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1.51%、12.29%、9.54%、8.89%。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而言,公司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公司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约为5.34%、6.2%、5.7%、5.24%。
“若因研发项目节奏、效率提升等因素导致研发费用率下降,但公司仍保持技术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企业研发能力影响不大。但如果是过度削减研发投入以追求短期财务指标好看,则不合理。”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从募资情况来看,本次冲击上市,未来材料拟募集资金约24.46亿元,其中2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募集资金则拟分别投向300万㎡/a全氟质子膜及配套化学品项目、3000万㎡/a乙烯-四氟乙烯(ETFE)特种薄膜项目、1000万㎡/a微孔膜项目、5000t/a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项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大手笔募资补流背后,未来材料却于报告期内接连进行现金分红。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分别约为4342.89万元、4428.57万元、2214.28万元,合计约1.1亿元。
与东岳集团关联密切
从未来材料的成长历程来看,与东岳集团存在着紧密的资本关联。
回溯历史,2017年12月15日,未来材料前身由东岳集团下属企业华夏神舟、新华联控股和北京旭日兴隆共同出资设立。公司成立后,初期向东岳集团下属企业东岳高分子、华夏神舟购买相关专利;通过历次资产购买及出售,华夏神舟、东岳高分子相关资产均转移至公司,与公司主营业务不相关的资产均转移至东岳集团其他下属企业。
截至今年上半年,未来材料与东岳集团子公司的关联交易仍未停止。
具体来看,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东岳集团全资子公司东岳氟硅均稳居公司前两大客户之列。而截至问询函回复报告出具日,东岳氟硅还直接持有未来材料8.33%股权。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东岳氟硅分别系公司第二、第一、第二、第二大客户,公司对其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3.33%、14.19%、13.44%、15.44%。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东岳氟硅之外,公司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存在较大变动。
身为未来材料大客户的同时,东岳氟硅还于2022—2024年担任公司第一大供应商的角色,公司期内对其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43.69%、31.8%、16.02%。不过,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2025年1—6月,公司对东岳氟硅采购比例降低至3%以下。
从控制权方面看,在未来材料IPO申请获受理的三年前,公司曾于2022年经历一场控制权更迭。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初,未来材料为新华联控股实际控制人傅军及其女傅爽爽共同控制的企业,其中,新华联控股及其下属企业通过控制东岳集团而间接拥有公司35.17%的表决权。2022年,由东岳集团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张建宏从傅军、傅爽爽父女二人手中接手了公司控制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张建宏合计控制公司35.5%的表决权。
对于上交所提出的有关于公司独立性的疑问,未来材料在问询函回复中明确表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与东岳氟硅、东岳集团的业务、生产经营场所等能够清晰划分,具有独立性。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未来材料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
责任编辑:公司研究新闻中心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1022/5731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