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老地标新生 泰国“莲花”系再“闯”通州商业
老地标新生 泰国“莲花”系再“闯”通州商业
在传统商业设施不断升级背景下,通州区莲花荟正进行升级。10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通州莲花荟从传统超市变身为社区商业综合体,目前处于室内装修阶段。作为集餐饮、休闲、亲子、观影于一体的社区型商业综合体,莲花荟虽拥有原本的人气基础,但其能否精准满足周边消费需求,为通州商圈注入新活力,仍有待市场观察。
转型社区综合体
通州莲花荟项目自启动升级改造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外立面更新、多数商户签约。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看到,莲花荟外立面已基本完成装饰,室外仍停留施工车辆,室内堆放不少装饰材料。虽该项目暂未全面开业,但霸王茶姬、星巴克等临街门店已开始运营并上线外卖平台。
莲花荟的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更新,更是运营模式的改变。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定位为“邻里生活空间”,强调贴近居民日常需求。在招商方面,截至今年9月,商户签约率约90%,涵盖快餐、小吃、儿童娱乐、影院等多种业态,引入乡村基等多家餐饮品牌。此外,项目还在开业前启动大规模招聘,包括超市理货员、收银员等数十个岗位。
莲花荟前身为2004年开业的卜蜂莲花通州店,是近20年来周边居民日常采购生活用品的重要场所。随着时间推移,原有建筑外立面陈旧、业态单一、设施老化等问题逐渐凸显,难以满足当代消费者对购物环境与体验的更高要求。为此,该项目于去年启动全面改造,项目占地约1.83万平方米,旨在通过空间重构与业态重组,打造一个更符合现代社区需求的商业综合体。
通州商业迭代
莲花荟的焕新,是通州商业发展进程中的缩影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建设如火如荼,通过“四区结对”机制(通州、西城、朝阳、海淀),今年通州区已吸引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的3000余家企业迁入,专精特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如鹿客科技、蓝海华业等入驻,更多元的消费需求在通州区落地。
通州区的商业配套接连入市或重张,也从早期的传统超市、大卖场,到如今的购物中心、社区Mall、主题街区,商业形态经历从单一到多元、从功能导向到体验导向的转变。
当下,居民消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商品购买,而是追求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更便捷的生活配套。在该背景下,莲花荟的改造具有典型意义。其代表了传统零售空间向“社区生活中心”的转型,不仅保留超市的基础功能,更融入餐饮、亲子、文化、娱乐等多元业态,形成商业服务闭环。这种响应周边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也提升了区域的商业功能。
除莲花荟外,通州区还在加快推进其他重点商业项目的建设与升级。远洋乐堤港、D.P.ONE源·心等项目的推进,正逐步推动区域形成多核心、网络化的商业布局。这不仅实现了商业体量上的突破,更在业态组合、空间设计、服务内容上不断创新。
传统超市转身
莲花荟的改造,本质上是一次“超市项目变更为综合体”的案例。在消费升级与社区商业发展的双重驱动下,项目运营方决定打破传统超市模式,向“社区Mall”转型。
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多个传统大卖场都面临业绩下滑、客流减少的挑战,而社区型综合体因更贴近居民、更注重体验、更灵活多变,逐渐成为商业地产的新风口。
例如,山姆会员店App的商品分类中设有“礼品卡”类别,卡券品类涵盖美食餐厅、自助餐、甜品蛋糕、酒店度假、生活服务等。物美超市在“胖改”过程中,在超市外围增加了餐饮品牌招商,以及黄金、3C产品零售门店等,尝试拓展服务边界。超市、大卖场正从曾经的购物中心配套业态,向小型综合体方向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表示,“超市+”的社区综合体模式在当前商业环境下具有显著优势。当下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购物,更追求一站式生活体验。该模式更贴近社区居民,能及时感知需求变化,快速调整业态与商品结构,提供个性化服务,相比大型购物中心更具灵活性与亲和力。同时,还能借助社区资源开展各类营销活动,降低获客成本,提升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责任编辑:王巍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1022/57313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