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垂直频道公司研究新闻中心乳饮频道 保龄宝业绩回暖董事长却突然辞职,实控人永裕投资难过冬
保龄宝业绩回暖董事长却突然辞职,实控人永裕投资难过冬
11月17日晚间,保龄宝突发公告,董事会当日收到公司董事长戴斯觉的书面辞职报告。戴斯觉在2021年3月接棒保龄宝,一度成为A股上市公司最年轻的董事长。11月18日收盘,保龄宝股价大跌6.37%至10元/股,总市值38.06亿元。

公告显示,戴斯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戴斯觉辞职后仍担任公司全资孙公司BLBINTERNATIONALDEVELOPMENT(SINGAPORE)PTE.ITD.、BLBBIO-TECHUSAINC董事职务。根据相关规定,戴斯觉的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公司将按照法定程序尽快完成董事长的补选等相关工作。截至公告披露日,戴斯觉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通过北京永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约2950.87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7.75%,戴斯觉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保龄宝于2009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功能糖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彼时功能代糖行业方兴未艾,保龄宝凭借敏锐的嗅觉,与娃哈哈、喜之郎、蒙牛、伊利等知名品牌合作,更是在2004年成为了可口可乐中国唯一的果葡糖浆供应商。但随着公司规模做大,保龄宝原控股股东刘宗利却“急流勇退”。2016年,刘宗利尝试转型并重组留学服务机构,跨界教育服务业,最终未能成功。2016年至2020年间,刘宗利通过多次股权转让逐步减持保龄宝股份。2017年1月19日,刘宗利等人与永裕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永裕投资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2岁的戴斯觉成为保龄宝新的实际控制人。之后,保龄宝的主业重新聚焦在功能代糖领域。
2021年,随着元气森林气泡水的走红,带火了无糖饮料,赤藓糖醇等产品需求旺盛。作为元气森林的合作商、供应商,保龄宝的业绩也水涨船高。2021年,保龄宝年度营收达到历史顶峰的27.65亿元。
但由于代糖行业技术门槛不高,到了2022年行业产能加速扩充。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全球赤藓糖醇总需求17.3万吨。保龄宝年报显示,仅6家头部生产商可生产的赤藓糖醇总产能就将达44.5万吨/年。头部产能是总需求的两倍以上,更别提还有更多中小企业加入。
随着代糖行业竞争加剧,保龄宝显得有些力不从心。2022—2024年,保龄宝连续三年营收下滑,分别实现27.13亿元、25.24亿元和24.02亿元。对于这三年营收下滑的原因,保龄宝归结于外部环境压力、行业竞争加剧。
进入2025年,随着保龄宝核心产品减糖甜味剂、益生元等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以及降本增效导致毛利率改善,业绩有所回暖。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保龄宝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1.26亿元,同比增长15.9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34亿元,同比增长32.58%。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龄宝前三季度业绩增长得益于核心产品销量提升、收入占比增加及降本增效。若公司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产品份额,并保持降本增效措施,叠加健康消费趋势,业绩复苏具备可持续性”。
业绩向好下,董事长辞职的原因业内议论纷纷。有观点认为,保龄宝实控人永裕投资存在资金压力。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永裕投资在2024年9月被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3515.63万元,戴斯觉因此被限制高消费;2025年9月,永裕投资再被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高达2.53亿元。两项执行金额相加,约为保龄宝去年归母净利润的2.5倍。
詹军豪认为,“永裕投资作为控股股东,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巨大,可能引发股权质押或减持风险。若其资金问题无法缓解,对于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也可能产生影响”。
晶捷品牌咨询创始人、品牌战略专家陈晶晶也认为,“任何减持、司法冻结或拍卖都可能放大控制权松动的风险,并对市场情绪形成外溢影响。虽然这些风险源于控股股东层面,但若处置不当,仍可能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稳定性和经营预期带来干扰”。
对于戴斯觉辞任的原因、永裕投资资金压力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向保龄宝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
责任编辑:陶凤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1118/57621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