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京津冀自贸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京津冀自贸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11月19日,第四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此次活动以“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协同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为主题,为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载体,联动津冀两地,在政务服务协同、开放平台共建、区域产业协作等多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袁晓明强调,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三地共同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签署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出“一地创新、三地互认”政策共享清单,建立“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贸易+基地”等产业合作模式,深化政府服务、港口建设、招商引资、司法保障等领域的合作联动,先后推出4批协同创新成果,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样板和重要动力。

北京商报

三地自贸成绩单亮眼

北京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多来,推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文化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等制度创新,向全国复制推广。北京市副市长唐文弘在致辞中总结了北京自贸试验区在京津冀协同方面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了京津冀三地自贸区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他强调,进一步深化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要持续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增值电信、医疗和数字经济等领域扩大开放,加大对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边境后”规则的探索力度,着力实现创新共享;要推动产业全链条协作,围绕“六链五群”,深入开展跨区域强链延链补链,构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实现发展共赢;要加强园区一体化合作,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本部和各分中心的建设,强化创新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技术服务中心等载体和标杆园区建设,着力实现平台共建,共同书写京津冀协同开放新篇章。

天津自贸试验区自2021年牵头发起联席会议机制以来,已联合北京、河北举办四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活动,共同发布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报告、外商投资指引等成果,累计发布协同创新实践案例64个,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助推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驶入快车道。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航空产业、汽车贸易、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商贸物流等领域深化合作;成立京津冀数字出海服务联盟,为三地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与跨境资源对接服务;制定绿色融资租赁团体标准,已成为京津冀三地共同标准等。

河北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曹妃甸与天津东疆联合开展海事政务跨域通办,雄安片区实现跨省市“一键迁移”服务及跨区执法协作。区域通关一体化方面,京津冀海关合作推动文化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等创新。同时,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雄安综保区至天津港绿色通道,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产业协同上,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保税培训等新业态实现突破。跨省市共建上,大兴机场片区廊坊与大兴区域探索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统一京冀信用评价标准,推动信用信息互认,大兴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优势进一步提升。

河北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张记方表示,河北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深化制度型开放协同,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京津在产权保护、金融开放等领域加大改革,力争形成协同创新成果;二是深化产业链协同,聚焦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结合三地功能定位加强对接合作,破解产业协同堵点,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深化开放通道协同,发挥三地海空港枢纽优势,构建海陆空互联互通流通体系,打造高效物流网络。

科创与产业协同

以北京为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紧扣科技创新片区功能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方面表现亮眼。昌平推出全国首只认股权策略行权主题基金、落地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获批全球首创“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生产的阿洛酮糖、培育首个全球销售额破10亿美元的国产创新药,实现多项首创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以“创新链+产业链”协同为核心,通过签署昌津秦三地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协同协议、成立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技术平台共享倡议、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合作专项等,推动微元合成等企业形成“昌平总部研发、津南区承接中试孵化、秦皇岛转化生产”全链条布局,优化区域产业资源配置,打造增长新引擎,为京津冀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持续擦亮“创新自贸”品牌。

齐禾生科作为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中的一家企业代表,北京齐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遗传转化总监冉毅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齐禾生科作为专注新型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的创新企业,已建立40余种植物高效递送体系,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85件等。借助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该企业已在北京、天津两地完成布局,形成协同发展的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网络。

同时,北京王府井免税品数字零售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王府井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积极践行“保税+跨境电商”新模式,成为推动区域消费升级与产业协同的重要力量。在北京海关、北京市顺义区的支持下,王府井全球购京外首店落地天津,成为全国首家实现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业务的企业。跨关区保税展示商品自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发出,运送至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的王府井全球购跨境电商体验店,开业至今,该店共展示8批、近3500件跨关区保税展示商品;品类涵盖香化、酒水等近1400个SKU。顾客通过手机扫码、小程序下单,在京津冀三地可享次日送达的便捷服务。

此外,北京王府井免税品数字零售有限责任公司还充分利用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政策的红利,同步在陕西省、辽宁省开设跨境电商体验店,通过打造“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的新零售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消费的流畅通路。

发力世界级产业集群

从政策联动到制度创新、到产业链协同,京津冀三地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载体,不断探索助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三大重点产业领域的协同创新路径。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崇远表示,三地共同签订《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行动方案》,也是依托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有益尝试。下一步,北京市商务局将积极落实好方案,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瞄准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未来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将共同致力于打造区域协同开放典范和世界级特色产业集群。随着《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京津冀进一步推动政策互通、产业互联、创新互动。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朱长存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合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开展重大制度创新试验,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有效贯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深度融合,合力打造区域协同开放典范、全产业链创新高地,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25/1119/576351.shtml